毛慶禎 |
|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
2001/10/08 |
資源有限慾望無窮, 以十個問題檢查是否浪費網路的資源:
有三個「YES」,算是輕度的網路資源耗損者,四到七個「YES」是中度的耗損者,八個以上的話,算是網路資源浪費者,各網路公司的最恨。
不過,浪費網路資源恐怕是發展過程裡,必須經過的階段,明知不合適,卻又阻止不了。
網際網路是一種電腦網路, 以TCP/IP通訊協定互相連線, 形成的虛擬網路, 用以互通信息, 互傳資料與共享各類資源。
1969年9月2日是網際網路的生日, 1969年10月20日美國UCLA和史丹福大學連線, 打算從UCLA這邊鍵入 log 三個字母, 然後由史丹福那邊加上 in, 形成 login, 第一個字母順利被對方收到, 鍵入第二個字母後, 系統當機。
以軍事用途起家,現在則以民用為主。
北美地區普及率較高,上網普及率最低的是印尼。Roper Starch Worldwide市調公司於1999年11月至2000年2月間,在30國做的統計調查顯示,全世界的人口有30%擁有電腦。
網際網路的本質是:
嚴格說,網際網路沒有管理單位,但是為了運作方便,又不得不設立若干類似的管理單位。
電腦科學家組成一個網路工程研究中心(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http://www.ietf.org), 負責定義及評估所有的網際網路通信協定, 任何人都可以參加該小組的討論群及定期會議, 當然也可以提出新的協定架構, 祗要能夠運作, 又有人喜歡它, 就可能成為標準協定。
網際網路以軍事用途起家,為了在戰時生存,在規畫階段已考慮任何可能的變動,即使線路被破壞,仍能運作如常。
網際網路上的東西,以免費為原則,而且比要錢的還順手。瀏覽器、電子郵件等網際網路上的軟體, 都走向開放的型態, 簡單說, 就是免費。
網際網路本身就是開放的, 早年的相關軟體也是開放的, 現在雖然出現若干商業軟體, 網際網路上所需的軟體, 幾乎都可以免費取得, Sendmail郵件伺服器軟體與Apache網頁伺服器軟體是其中最有名的兩個免費軟體。
開放軟體不但免費供人使用, 而且還公開其原始碼, 歡迎大家共同改進。
微軟公司曾經企圖獨攬網際網路,故意做出不相容的Windows作業系統與Internet Explorer,不過被美國商務部以違反公平交易法為由,提起訴訟,定讞的話,它就畢業了。
美國政府仍投資研究一下代的網際網路,http://www.internet2.org,祗要有意願,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該計畫。教育部也有類似的計畫,http://www.edu.tw。
網路傳送資訊的動作,被分為七個階層:
第一層式實體層(Physical Layer),這一層可說是網路上的硬體層次,包括網路電子原件,纜線規格,連接器規格,連接的設定與維護,例如RS-232 ,乙太網路(Ether),記號環網路(Token-Ring),光纖網路(FDDI,Fil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等規格,都是在這一層加以規範
第二層式資料鏈結層(Data-Link Layer),網路實體層建立好以後,就開始要傳送資料,資料鏈結層就負責最初步的資料編碼與打包(變成傳送框訊或封包),並加入偵錯控制,與實體層做直接的溝通,耳熟能詳的ATM ,Frame Relay ,NDIS(微軟的網路驅動介面規格),ODI(Novell 的開放資料連結介面),都是屬於這一層的範圍.更具體的例子,就是網路卡的驅動程式,就屬於這一層的工作
第三層是網路層(Network Layer),這一層對於來自資料鏈結層得傳送資料(封包)做更精密的傳輸控制,並加入路由(Router)的功能,就是說可以讓資料封包傳送出區域網路的範圍,形成廣域網路,此層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網際網路不可或缺的TCP/IP中的IP(Interner Protocol,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以及Novell的IPX.
第四層是傳輸層(Transport Layer),傳輸層又來自網路層的資料做更進一步的高階處理,包括精密的錯誤控制,傳送安全性,追蹤資料封包,已保證資料能夠完全無誤的傳送,例如TCP/IP 中的TCP(Transmisson Control Protocol,傳送控制通訊協定),Novell的SPX,微軟的NetBEUI,都屬於這一層的範圍,從這裡開始,OSI的網路層級已經慢慢與使用者靠近了,因為使用者在設定作業系統的區域網路部分時,就必須了解TCP/IP.SPX以及NetBEUI的作用.
第五層是交談層(Session Layer),這一層並不是網路傳輸時一定要有的功能,但是如何遇到類似通訊軟體之間的資料控制問題,例如傳輸中斷後如何恢復連線繼續傳送而不需重頭來過,或是全雙工,半雙工之類的資料傳遞控制,就要有這一層的機制,很多人需要的FTP分段傳送,或是斷線續傳的功能,即是依循會議的規範.
第六層是表達層(Presentation Layer),這一層可以說是第七層(應用層)與下面層級之間的{翻譯}, 應用層是與使用者面對面溝通的,而使用者在應用層所輸入的資料,要經過表達層編碼,轉碼,甚制加密,成為網路傳上來的特殊格式以便處理;反之,由下面層級傳上來的網路資料,也要經過表達層轉換為使用者看的懂得格式,在應用層顯示出來.
第七層次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網路應用了,這一層又稱軟體層.顧名思義,所有有關網路的軟體,都在這一層的定義內,包括WWW(全球資訊網),FTP(傳送檔案),E-Mail(電子郵件),Telnet(遠端登入)等,都是屬於這一層的.
電話是線路交換(circuit-switched)網路,所以會佔線;網際網路是分封交換(packet-switched)網路,所以會塞車。藉著路由器,各地的網路結合成網際網路。
網路上的通訊協定多半建立於1970年代及1980年代, 由美國政府主導, 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協定是:
這兩個協定組合起來, 稱為 TCP/IP, 掌管電腦之間及作業系統之間的資訊流動。簡單說, 遵守這兩個通信協定的軟體, 就可以在網路裡自在的遨遊; 換個角度說, 因為大家都遵守這兩個通信協定, 所以網際網路才成為網路的網路。
透過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 IP)的規定,網路上的每部電腦都有一個固定的位址。
封包分為表頭及資料兩個部份, 資料才是實際傳送的內容, 表頭則存放發收電腦的位址及編號等資料。網際網路的使用者其實不太需要知道封包的處理方式, 即使出了狀況, 也是網管的工程師要傷腦筋。
網際網路世界裡, 是認位址不認電腦的, 沒有任何兩部電腦使用相同的位址, 這種給定位址的方法, 稱為IP位址。
現在的 IP 是 IPv4 (IP Version 4), 以32位元來表示位址, 而每8個位元 (bit)為一個位元組 (byte), 所以十進位使用4個小於256 (2的8次方)的整數來表示。因此IP位址是介於0.0.0.0到255.255.255.255之間, 如果你看到IP中任一個數字超過255, 或有五個數字, 表示那個位址是騙人的。
二進位 |
10001100 | 10001000 | 01010101 | 00000001 |
---|---|---|---|---|
十進位 |
140 | 136 | 85 | 1 |
寫法 |
140.136.85.1 |
由於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 使得全世界的IP位址發生短缺的現象, 因此就有人提出了所謂的IPv6試圖來解決IP短缺的問題。
此外, 127.0.0.1通常用來表示當地端電腦 (local host),
即使用者目前所在的電腦。正因為IPv4只使用32位元, 所以它所能容納的結點數目只有2的32次方個 (約42億),
這顯然無法滿足未來的需求。所以就有人提出IPv6, 它使用128個位元來表示, 是IPv4的2^96倍之多。此外, IPv6還改進了許多IPv4的缺點,
以提升網路傳輸的效率及安全性。
IP Address 由 NIC(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管理, 國際級的 NIC 機構是 InterNIC, http://www.internic.net/, 亞太洲際網路管理中心是
APNIC, http://www.apnic.net/; 台灣是由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主管,
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http://www.twnic.net/。
以whois查詢IP Address 的歸屬。
所以,網際網路上的訊息都有固定的發送及接收方向,不過還是有些問題待解決:
傳輸控制協定(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做打包及重組的工作,確保封包的順序及數量正確。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定)提供資料傳輸百分之百的正確性; IP(Internet Protocol, 網際網路協定)提供網路封包資料的規格;這兩個通訊協定構成整個網際網路。
簡單說, 在電腦之間傳送資料時, 需要依靠TCP, 以確保資料傳到正確的地方, 有點像是的傳統郵件裡的門牌號碼。資料離開電腦之前, 需要先分裝成小包, 即封包, 另端電腦接收到小包時, 再依序拆包, 還原本來的資料, 這個程序需要TCP來規範, 有點像是把一百公斤的包裹分裝成五袋的二十公斤, 郵局才能夠接收。
TCP的特色有四:
網際網路的使用者祗需知道它是用來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就夠了, 技術性的細節, 都由工程師處理。
TCP與IP是供大型電腦及固接設備使用的,為了因應個人電腦及撥接的環境,另有點對點協定(Point-to-Point Protocol, PPP)。較舊的SLIP協定,已經畢業了,幾乎沒有ISP繼續使用它。
實際的工作, 還需要其他的通信協定配合。傳送信件時, 需要簡單信件傳輸協定(Simple Mail Transfer Ptotocol, SMTP), 讀取網頁資料時, 需要超文件傳輸協定(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Internet 的推廣, 宜從供給面、需求面及技術面探討:
有關上網人次或電子郵件帳號的統計, 反而是最無關緊要的議題, 祗要前三項掌握住, 人人搶著上網, 反之, 免費上網, 也留不住人。
很多國家都有相關的計畫:美國「國家資訊基礎網路建設計」(NII)、日本「資訊技術基礎建設新政策」(IND)、新加坡「公元二千年科技島」。
該小組提出為「提昇國家競爭力」, 推動網際網路普及應用, 在三年內希望能達到三百萬用戶。推動網際網路到中小學, 在三年內所有高中、高職連網, 五年內所有國中、國小連網, 並在公元兩千年時, 至少達成每二十個學生擁有一部網路多媒體電腦的目標。
教育部推動「TANet到中學」計畫, 以現行臺灣學術網路為基礎加以延伸, 將使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在學校培育資訊素養, 爾後走出學校亦能跟隨時代主流, 掌握現代化世界脈動, 邁向全民資訊社會。
中央大學圖書館的SDI服務 http://www.lib.ncu.edu.tw
1997年, 由交大領銜提出的「數位圖書館中心建構計畫」, 預計以三年時間, 結合國內各大學的圖書館,
在「浩然電子圖書館」的基礎上, 開發新的環境。
網際網路大事記(Hobbes' Internet Timeline), 中文版 http://www.lins.fju.edu.tw/~mao/internet/HIT.html
網域名稱小常識 http://www.seed.net.tw/com.html
網民調查
www.consult公司網址: http://www.consultco.com
臺灣網路資訊中心(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TWNIC) http://www.twnic.net/
毛慶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