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毛慶禎
資訊權就是人權 上網權就是資訊權
建立部落(社區)圖書資訊站是推動資訊素養,建立資訊社會的第一步。
公共圖書館是每個人的,可以走入社區,以部落(社區)圖書資訊站的型式,貼切民眾。
公共圖書館是地方的資訊中心, 備有各種知識及資訊供讀者取用。
公共圖書館提供無私的服務, 不因年齡、種族、性別、信仰、國籍、語文及社會地位而有差異。少數民族、身心障礙人士、住院病患、在監人士等, 有事實上的困難, 無法利用常態性的服務及資料時, 公共圖書館應針對他們的需求, 提供特別服務。
各種年齡層的人都應該可以找到所需的相關資料, 館藏和服務在涵蓋各種媒體及現代科技之時, 應兼顧傳統的資料; 尤其要重視品質, 不能忽視地方的需求與特性。資料的內容必須反應當前的潮流及社會變遷, 包括人類努力的記錄及想像未來的雄心。
- 取材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 1994》
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1948年12月10日第217A(III)號決議通過
人人有權享有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 此項權利包括持有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和通過任何媒介和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和傳播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opinion and expression; this right includes freedom to hold opinions without interference and to seek, receive and impart information and ideas through any media and regardless of frontiers.
資訊普及
使用者為中心 - 在承受範圍內, 價格、技術、位置
資訊流動環境無障礙 - 資訊格式公開
多樣化 - 歷史記錄、當代議題、未來願景
縮小限制擴大對話
1977/9/23, 行政院長蔣經國在立法院做施政報告時宣佈: 政府在十項建設完成後進行的新十二項建設時, 加入文化建設, 在臺灣地區完成每一縣市之文化中心, 包括圖書館、博物館及音樂廳
1981年澎湖縣立文化中心首先成立, 至1996年, 每個縣市都有文化中心。
1984年, 關始建設鄉鎮圖書館, 迄今多數鄉鎮均有圖書館…,民國74年, 在「臺灣省加強文化建設工作研討會」中決議, 將使每一鄉鎮市均成立圖書館, 分三年實施, 務使一鄉鎮一圖書館實現。
1995年的調查顯示, 臺灣地區共有 439 個公共圖書館, 其中有 4 個省市立圖書館、8 個各級社會教育館、22 個縣市立文化中心圖書館或縣市立圖書館、 313 個鄉鎮市圖書館。
社會教育館
國立新竹社會教育館 - 社會教育工作站:宜蘭縣、基隆市、臺北縣、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 共66個。
國立彰化社會教育館 - 社會教育工作站: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
國立臺南社會教育館 - 社會教育工作站:嘉義區、台南區、 高雄區、屏東區、澎湖區
國立臺東社會教育館 - 社會教育工作站:臺東縣(17)、花蓮縣(15)
金門社教館、馬祖社教館
1998年「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
八十八年度共追加預算六十四億七千二百三十萬元,八十八年六月使所有國民小學皆有電腦教室且可上網路。軟硬體設備、連線設備及通信費用、在職教師資訊應用培訓
上網人口
88年元月,交通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近834萬人曾使用網際網路,其中721萬人近一個月內有上網,較88年1月之調查結果大幅增加394萬人,上網普及率高達37.5%,平均每3位民眾就有1人曾經上網,網際網路使用人口成長快速。
使用者的資訊素養是:
找到資訊
取得資訊
分析資訊
評估資訊
使用資訊
將該等資訊應用於日常生活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