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 湯林遜(Ray Tomlinson)送出第一封電子郵件。

80年代?送出第一封電子郵件。

80年代末期, Eudora的工程師多那(Steve Dorner)寫了一套程式, 讓電子郵件脫離Unix主機的束縛, 同時適用於區域網路的環境, 降低電子郵件的使用門檻。微軟的Outlook及網景的Navigator介入後, 使用者轉向以瀏覽器閱讀網頁及電子郵件, 才讓電子郵件軟體失寵。

Hotmail、USA.net、Mail.com等免費電子郵件專業網站, 像黑洞一樣吸收大量的會員。

郵寄名單(Mailing list),可以是單向或雙向溝通; 單向溝通就是電子報,雙向溝通則是討論區,與News Group有類似的功用。

在網路世界中,虛擬社群指的就是一群有著共同性向或興趣,或者同一種身份(如網路同學會)的社群,實際上電子佈告欄系統 (BBS ) 算是最早的虛擬社群,而現今網站呈現的方式,要比單純文字畫面更易於親近活潑,因此近年來虛擬社群數量大增,讓人趨之若鶩。

虛擬社群的成員多半有相當的忠誠度,加上各大入口網站 (Portal Site ) 搜尋引擎 (Search En (Portal Site ) 搜尋引擎 (Search Engine) 大力經營,許多線上使用者可以依照自己喜好,加入或者自行建立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網路天地。

  1. Yahoo!網上聯盟, www.egroups.com改組而來 - http://tw.groups.yahoo.com/
  2. Yahoo!俱樂部, http://tw.clubs.yahoo.com/
  3. MSN 網路社群, http://communities.msn.com.tw/
  1. 虛擬社群, http://chinese.yahoo.com/Regional/Countries_and_Regions/Taiwan/Computer/Internet/Virtual_Club/
  2. 蕃薯藤網托邦, http://topia.yam.com/main.html
  3. 章魚社團, http://www.groups.com.tw/ 

又稱為虛擬社群(virtual community)。最早的虛擬社群可回溯至1980年代早期,美國一個連結各大學電腦中心的網路USENET,其主要的目的是傳播不同主題的「新 聞」,參與者可以根據各種主題張貼訊息或讀取他人所張貼的訊息,形成一個交流經驗、分享興趣的虛擬社群,最主要是供學術使用;直到1990年代,全球資訊 網(World Wide Web)出現後,才開始為虛擬社群加入了商業氣息。到了1990年代中期,隨著網際網路逐漸在全球各地普及開來,其開放性的架構讓任何連上網際網路的人都 能在同一個網站上與全球各地志同道合的人,針對同一主題發表意見、互動交流,這種自由、開放、又具隱匿(沒有人知道彼此的真實身份)的特性,更讓各式各樣 「網路社群」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
截至目前為止,「網路社群」(或虛擬社群)尚未有一標準的定義,以下列舉部分學者的看法:

提出學者
定義
年份
Rheingold 虛擬社群來自於網路上的社會累積,當擁有足夠的人數持續在網路上公開討論,而且也夠久了以後,這些人便累積了相當感情基礎,便會在網 際空間裡形成人際關係網絡。
1993
Fernback, Thompson 一種在網際空間中經由一次次在某特定環境中(如:Chat)互相接觸及討論相同興趣主題所產生出的社會關係。
1995
Adler, Christopher 一個允許具有共同興趣的人們透過網路空間,如:WWW來彼此交流、溝通及分享資訊等的空間
1998
Inbaria, Shayo, Olfman 社群通常是形容許多種型式的電腦媒介通訊,特別是指在群體間的一種長期的、以文件媒介的溝通方式。
1999
Kannan, Chang 一群到達臨界數量之網際網路使用者因相同興趣或情感而在網際網路上參與討論區討論,於聊天室中與其他人互動,並且交換資訊所產生之人際關係。
2000

Armstrong & Hagel(1996)認為網路社群的真正意義是它把人們聚集在一起,透過網路建立起互動的基礎,滿足了人類的基本需求---興趣、幻想、人際關係以及交 易。並認為就網路而言,網路社群是最能夠滿足消費者溝通、資訊以及娛樂的需求。因此,網路社群實則提供了一絕佳的溝通管道,也可以說是一個知識分享的媒 介。綜合以上學者對網路社群(或虛擬社群)的定義,本研究所採用之網路社群定義為「一群具有共同興趣或需求的人,經由網路進行溝通與連 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