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資訊
Free Information

毛慶禎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2001/11/19


  1. 自由資訊
  2. 資訊自由化
  3. 古騰堡計畫
  4. 科學公共圖書館
  5. 美國生物科技資訊中心
  6. 機構付費的自由資訊

自由資訊

自由不等於免費, 不過, 從取得的角度來看, 把免費的資訊視為自由的資訊, 也不算離題太遠。

資訊本身希望自由,被更多的人取得、瞭解、轉載、研發,祗有生意人才會藉著管制資訊的流動而獲利,智慧財產權是最常用的手段。

自由流動的資訊對社會的發展具有正面的價值,不論什麼動機,管制資訊本身就是社會發展的絆腳石,徒然牽制社會的腳步。

公共圖書館是人類的偉大發明之一,提供自由的資訊,供民眾免費取用。網際網路更進一步的形成全球性的自由資訊網,上網之後,以免費的資訊及服務為原則。

四大自由

有關自由的定義很多, 最有名的是美國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總統在1941年元月6日對第美國第77屆國會發表的四大自由:

  1. 言論自由 (freedom of speech and expression)
  2. 崇敬自由 (freedom of every person to worship God in his own way)
  3. 免於匱乏的自由 (freedom from want)
  4. 免放恐懼的自由 (freedom from fear)

從個人的生活解說自由的本質:

  1. 在世界各地都有言論自由
  2. 依照自己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崇敬上蒼的自由 
  3. 世界各地在承平時期, 都有免於經濟匱乏的自由
  4. 世界各地裁減武力至任何國家沒有侵略其他國家的力量, 人民才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公共圖書館的自由

聯合國教育科學暨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在1994年公佈的公共圖書館宣言,再次認定:

公共圖書館是地方的資訊中心, 備有各種知識及資訊供讀者取用。

公共圖書館提供無私的服務, 不因年齡、種族、性別、信仰、國籍、語文及社會地位而有差異。少數民族、身心障礙人士、住院病患、在監人士等, 有事實上的困難, 無法利用常態性的服務及資料時, 公共圖書館應針對他們的需求, 提供特別服務。

各種年齡層的人都應該可以找到所需的相關資料, 館藏和服務在涵蓋各種媒體及現代科技之時, 應兼顧傳統的資料; 尤其要重視品質, 不能忽視地方的需求與特性。資料的內容必須反應當前的潮流及社會變遷, 包括人類努力的記錄及想像未來的雄心。

館藏及服務不能以屈從任何意識型態、政治或宗教的檢查, 當然也要抗拒商業行為的壓力。

公共圖書館應提供免費的服務。

聯合國期望公共圖書館提供的資訊應該是自由的:服務自由、範圍自由、內容自由。

軟體的自由

書寫或印刷的資訊,不需要特別的工具,就可以讀取其內容;在電子化的環境下,軟體決定資訊的可及性,專屬的封閉檔案格式比比皆是,新版軟體讀不到舊版格式的檔案,對人類的文化記錄形成威脅。

軟體的自由是電子資訊自由化的基礎,自由軟體的提倡者,對自由的解釋比較接近自由資訊的看法, 主張使用者對軟體有如下的權利:

換句話說,使用者有四大自由:

不必付錢也不必要求別人的同意,就讓使用者擁有該等自由的軟體,稱為自由軟體。

很多人懷疑自由軟體盛行後,程式設計師不就失業了嗎?真是想太多。「保障生火人的工作權」是最有名的反諷,社會的發展不能因為侷限於現有的模式,必須朝著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前進,況且:

  1. 創作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2. 拔一毛以利天下, 何樂而不為也?
  3. 使用者受惠, 貢獻者成名 -- 發表程式碼對駭客具有致名的吸引力.
  4. 名氣帶來利益 -- 很多年輕的自由軟體作家的薪水比大學教授還要高.

社會發展的過程裡,有些職業本身必須轉型,調整規模。軟體自由之後,祗要少數人撰寫軟體就夠了,在自由市場機制的運作下,將擴大技術支援的市場或轉向其他的職場。

自由軟體的精神與公共圖書館的本質,至少有四點相通:  

  1. 自由取閱

    美國第三任總統Thomas Jefferson(1743-1826)曾說:被告知的民眾是民主的必要條件(Informed public is a necessity for democracy);同樣的,自由軟體也是改進應用軟體的必要階段。

  2. 人際互動

    自由軟體的基礎,在於瞭解軟體解決問題的方向,協助維護者融匯貫通整個趨向,以便更有效的改進現有的軟體。

  3. 工作機會增多

    Raymond指出,自由軟體不會威脅程式設計師的地位,同樣的,網頁也不會減少圖書館員的地位。

  4. 同儕評鑑

    眾目睽睽之下,所有的缺點都將消失無蹤。

其他自由

台灣在規畫亞太營運中心時, 也多次指出, 成功的關鍵,在於具備四大自由化的條件:

  1. 人員進出自由化 - 如免簽証、落地簽証等
  2. 貨物進出自由化 - 三通之一
  3. 金融自由化 - 錢財進出的自由
  4. 資訊、電信自由化 - 知識的自由

中共的憲法裡也有四大自由: 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

自由資訊本身祗是一種資訊的性質, 資訊的擁有者可以自行決定其資訊的屬性。

資訊自由化

言論自由及民主社會必須以充足的資訊權為後盾, 自由的資訊是建立資訊權的手段之一。 

資訊自由化有兩層意義:

  1. 自由使用政府資訊及學術資訊等公共資訊
  2. 民眾具有使用這些資訊的能力

1991年8月以來,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阿拉木圖實驗室及能源部共同推動學術資訊自由,建立arXiv.org網站,容納物理學及相關的數學、非線性科學、電腦科學與核子科學等術資訊,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論文放上來,也可以下載其中的論文。

資訊的價值在於運用,而不是擁有。透過電腦及網路,把公共資訊開放給民眾自由使用,在技術上已經不是問題,但是在觀念及法令規章方面,還有若干地方值得長期努力。透過教育,對生活有相當認識後,才能夠瞭解資訊本身的意義,否則,資訊祗是一連串的符號。

資訊不會在需要的時候自動出現,使用者必須使用合理的工具,經由相當的途徑,才能夠取得相關的資訊,在資訊電子化的時代裡,這些工具及途徑的普及化,是科技發展的終極相標。

政府出版品

1950年以來, 設在美國商務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的科技資訊服務(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NTIS), 一向以收費方式提供政府資訊 -  紙本或縮影本。在網路的時代裡, 政府資訊可以從網路上免費下載, 科技資訊服務難以靠收費維持, 美國商務部於1999年8月12日的新聞稿裡, 明白指出關閉科技資訊服務的意圖, 把它的文件及服務, 轉移給美國國會圖書館, 以免費服務為原則。

隨後, 在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之間, 對此構想做了深入的研究, 美國白宮所屬的圖書資訊委員會感覺此事重大, 在國會議員的要求下, 對於公共資訊的傳播管道, 做了完整的分析。雖然, 還沒有定案, 卻可看出網際網路對於公共資訊的傳播, 產生重大的影響, 讓資訊自由化有了新的契機。

智慧財產權

在包裝資訊的過程裡,倘若屈服於業界的壓力或誘惑,採用被專利保護的方式,或有專屬權的格式,將形成對資訊流動的負擔,不利於資訊的自由化。

最典型的例子是俄羅斯軟體公司ElcomSoft的頂級程式設計師史柯野若夫(Dmitry Sklyarov),於2001年7月16日, 在美國參加一年一度的駭客大會Defcon時,就電子書的安全漏洞,發表了一段演講。而被聯邦調查局是依2000年開始生效,但還具有爭議性的《數位千年著作權法案》(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 DMCA)中,有關犯罪的章節逮捕;8月6日在加州法院交保, 限制居所。

根據該法,「製造」解除版權保護的產品屬於犯罪行為。美國電子前線基金會(EFF)接受委託, 將代表史柯野若夫出庭, 還有專屬的基金會聲援他, The Dmitri Defense Fund

微軟公司的 .doc .xls .ppt 格式與Adobe公司的 .pdf 格式, 都是典型的專屬格式, 不但將其格式視為商業機密, 在沒有外力介入下, 自行破解其格式, 也被該等公司視為侵權。

在資訊自由化的過程裡,最迫切的需要是讓公共資訊以開放的文件格式呈現,不因科技的演變,讓公共資訊成為難懂的天書。

在紙筆的時代裡,公權力介入資訊的流動,以文言文限制資訊的自由,把資訊做得非常貴族,必須經過相當漫長的學習過程,才能夠使用資訊。五四運動以後,文字對資訊的限制已逐步取消。然而,封閉性的軟體以商業利潤為出發點,正揭開資訊貴族化的新頁,幸好,1984年興起的開放源碼的自由軟體運動,對此提出對策。

法律規範

資訊自由不是說說而已,真的有人把它付諸實現:

  1. 1998年元月21日公布施行的著作權法, 第三十條有關著作財產權之存續期間, 清楚規定:

    著作財產權,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存續於著作人之生存期間及其死亡後五十年。

  2. 1999年12月15日公布的檔案法, 第二十二條明白指出國家檔案的開放年限:

    國家檔案至遲應於三十年內開放應用,其有特殊情形者,得經立法院同意,延長期限。

    而且人民有申請閱覽、抄錄或複製檔案的權利, 非有法律依據不得拒絕(檔案法第十七條)。

25歲的讀者看到50歲作者的書, 再等25年, 作者往生(不道德的假設!), 接著再等50年, 該書才公開著作財產權, 讀者已經100歲, 垂垂老矣, 還能對該書內容做什麼後續的事呢?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 資訊本身是自由的, 祗是在產生的極短暫時間內, 必須做適度的限制,以利於後續的發展。即便如此, 有些人還是對此限制不滿意, 或者對資訊的流動管道有意見, 紛紛揭竿而起。

本文介紹幾個有名的自由資訊中心, 雖然它們的發起及設立都以美國境內為主, 不過, 透過網路的運作, 其服務對象以全球為著眼點。

古騰堡計畫

古騰堡計畫(Project Gutenberg)是網際網路上最早的自由資訊創造者, 北京大學哲學系建有該計畫的映射站, 方便中國乃至亞洲地區的互聯網用戶能夠更快、更方便的獲得由該計畫所提供的文件。

1971年, 因緣際會,哈特(Michael Hart)得到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材料研究實驗室(Materials Research Lab)裡Xerox Sigma V大型電腦的作業時間, 當時價值約1億美元。

當時, 會用電腦的人不多, 還不知該如何運用這些多出來的電腦作業時間, 經過短暫的思考後, 哈特決定了運用這些時間, 把圖書館裡的資料儲存起來, 供人們自由地使用。第一本敲進電腦的書是美國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哈特的想法很直接: 電腦本身是一種複製科技(Replicator Technology),裡面的東西可以被無限的複製,儲存入電腦的資訊,就可以被人類無限制自由的使用。

古騰堡的哲學基礎很單純: 把圖書等資訊提供給一般大眾使用, 閱讀、引用、檢索等, 普通的電腦加上一般的軟體就可以使用。古騰堡文件的成本很低, 低到趨近於零, 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 使用的難度也趨近於零, 幾乎每個人都有能力閱讀、引用及檢索它。

為了讓成本低, 必須讓古騰堡文件可以置入軟式磁碟片, 美國獨立宣言祗有5K, 不錯的開始, 擴大到美國人權法案、美國憲法, 再加入聖經各書、莎士比亞戲劇, 最後才考慮通俗文學、經典文學及參考工具書。

幾年後, 古騰堡計畫闖出名氣, 360K的磁碟片應付愛麗思夢遊仙境、小飛俠彼得潘等小品型文件, 綽綽有餘。現在的3.5英吋軟式磁碟片, 可以容納1.44MB, 再加上壓縮檔案的技術, 大大增加古騰堡文件的選擇範圍, 圖檔及音檔等三度空間的資料, 可望在不久的將來, 也納入古騰堡文件裡。

為了讓當時流行的 Apples 及 Ataris 微電腦及稍早的 Z80 電腦可以一體適用, 甚至包括麥金塔、UNIX及大型電腦, 都可以讀寫該文件, 古騰堡計畫採用Plain Vanilla ASCII, 即低位元部份的美國資訊交換標準碼(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ASCII), 稱為電文(Electronic Texts, Etexts), 在大小寫的情況下, 可以有斜體、底線及粗體的變化。

2001年5月時, 已編製好3551本書, 預計每月新增50本書, 中文書祗有一篇: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西元2000年二月添入, 編號#2391。

Monolithic Technologies公司的業務,以複製光碟為主,它把1999年11月20日以前的古騰堡文件製作成兩張光碟片, 透過Kagi發行, 古騰堡計畫特別聲明該項發行與它無關。

科學公共圖書館

全球173個國家28673位科學家, 包括臺灣的46位學者專家, 共同簽署一封公開信, 表達對現有學術傳播系統的深層期望, 從2001年9月1日以後, 他們的寫稿、審稿、編輯及訂閱對象, 祗限那些出刊6個月後, 免費供社會大眾使用的期刊。

這個計畫稱為科學公共圖書館計畫(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LoS), 透過公共醫學中心(PubMed Central, PMC)的運作, 對生命科學領域的文獻傳播, 產生有重大的影響。

公眾經費資助的研究計畫, 其成果應該自由地公諸於世, 不應由私人擁有或控制。簽署公開信的科學家認同, 出版社在發表成果的過程奉獻心力, 應該得到合理的報酬, 不過, 這些研究成果, 不該由私人控制, 限制其使用的方式。

1999年春季, 美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院長法莫斯(Harold Varmus)提出公共醫學中心的構想, 當時稱為電子生物醫學(E-biomed) - 以社群的力量架構電子出版中心; 讓生物醫學文獻可以免費被檢索及取閱。

把公共圖書館自由使用的觀念, 帶入生命科學論文的傳播領域, 不希望影響現有的學術期刊經營模式。

2000年2月, 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LM)與美國衛生研究院, 聯手成立公共醫學中心(PubMed Central, PMC), 提供1960年中期以來的1千1百萬個生命科學引文, 供社會大眾無限制的自由檢索及取用其內容, 並連結至外部的全文及相關資源。

然而, 立公共醫學中心叫好不叫座, 出版社的參與意願不高, 到了2000年秋季, 公共醫學中心面臨困境, 那些實際撰稿給出版社的生命科學家決定自己下海, 由法莫斯草擬一封公開信, 於2001年初, 在網路上公開, 要求大家參與。

美國的圖書館界本身,對這種做法,都有點懷疑,幾萬個科學家是否撈過界,頭腦不清楚。

雖然, 出版社不看好它的行徑, 卻也不敢怠忽, 出版社不贊成集中制的公共醫學中心, 並不表示它們不贊成開放資訊, 自由免費的供社會大眾檢索及閱讀。出版社的考量,主要有三個層面:

  1. 編輯政策
  2. 文章品質
  3. 網頁流量

類似互參(CrossRef)這種跨平台查詢的方法, 讓各出版社依舊掌控自己的資訊,  也可以保有自己的網頁流量, 吸引部份廣告, 不失為一個好方法。雖然,Science及HighWire等刊物, 寧願讓文章在自己的網站公開, 而不把文章交給其他的單位經營。到了2001年3月23日,Science期刊終於讓步,同意在刊出一年後, 把文章公開, 供社會大眾自由使用。 

文章交給別人掌管, 網頁流量的廣告效益祗是一個明顯的短期效應, 還應考慮該文章的長遠性, 避免被其他單位變動其內容。資訊本身的流動性,會隨著時間而遞減, 現在的圖書館營運模式,仍傾向集中式的檔案中心, 保持巨量的過期期刊,而不是從資訊的流動性著眼。

科學公共圖書館不涉入刊物的編輯政策, 美國政府祗提供技術與財務支援, 祗調整引文或其他標示上的錯誤, 可以有效的增加文章品質。

祗在科學公共圖書館的網頁檢索、連結及儲存, 還是到原出版社的網站讀取全文。祗有在出刊一年後, 還不見原出版社釋出全文時, 才自行提供原文。

PANS及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首先響應科學公共圖書館的計畫, 在文章出刊二個月後, 就釋出全文。目前已有數百個期刊參與該計畫,同意在出刊數個月至一年後,公開讓大眾自由讀取全文。

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推動下,從2002年元月開始,至少為期三年,有1000多家知名的醫學及科學期刊,以免費或極低的價格,供應開發中國家的圖書館。

生物科技資訊中心

1988年成立的美國生物科技資訊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 是美國國家級的分子生物資訊中心, 由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LM)及美國健康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共同成立, 主要任務為瞭解分子生物學對人類健康及疾病的影響, 其工作有四個方向:

它的易進系統(Entrez)可以進入數個資料庫,提供多種檢索系統:

它的全文都是自由的,可以免費取得。

公共醫學中心

公共醫學中心是一個生命科學期刊文獻中心, 成立於2000年2月, 由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的生物科技資訊中心(NCBI)主持, 本身不出版任何文獻, 祗接受合乎某個水準以上的期刊志願參加。提供1966年以來1600多種期刊的全文, 供社會大眾無限制的自由檢索及取用其內容, 並連結至外部的全文及相關資源。

1999年春季, 美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院長法莫斯(Harold Varmus)提出公共醫學中心的構想, 當時稱為電子生物醫學(E-biomed) - 以社群的力量架構電子出版中心; 讓生物醫學文獻可以免費被檢索及取閱。

E-BIOMED: A Proposal for Electronic Publications in the Biomedical Sciences,” May 5, 1999 (DRAFT) and June 20, 1999 (ADDENDUM).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www.nih.gov/about/director/ebiomed/53ebio.htm 

把公共圖書館自由使用的觀念, 帶入生命科學論文的傳播領域, 不希望影響現有的學術期刊經營模式。

公共醫學(PubMed)是網頁型的文獻檢索系統,  蒐羅1966年以來數以千計的期刊摘要及附註, 並透過公共醫學中心提供1600多種期刊的全文。

生物醫學網(BioMed Central, BMC)是一個商業性線上生物醫學期刊,  內容免費, 同時也供稿給公共醫學中心。

http://www.biomedcenter.com 

過去幾十年來, 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保存印本生物醫學文獻, 供社會大眾自由使用, 在電腦及網路的時代裡, 透過生物科技資訊中心的運作, 公共醫學中心以保存及維護公開使用電子文獻為目標, 延續自由資訊的精神。

生物科技資訊中心已經有幾個成功的資訊儲存所:

基因銀行及其衍生的工具, 對分子生物學家的研究工作, 有莫大的助益。公共醫學的範圍很大, 包括傳統的醫學線(Medline), 是研究人員及執業醫師找尋相關文獻的好幫手, 可以連到出版社的網站, 直接讀取全文。

必須有審稿制度, 著作權仍歸各期刊擁有, 公共醫學中心祗提供貯藏的地方及檢索的工具。

出版後, 才能夠入藏, 通常是六個月內。

除了貯藏之外, 以通用的格式將各地的資料放在一起, 對研究工作有莫大的助益, 基因銀行(GenBank)把DNA序列以通用的格式放在一起, 檢索、運用及交互連結, 已經證明這種做法的效果。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

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 

期刊儲存所

成立於1995年8月的期刊儲存所(Journal Storage: the scholarly journal archive, JSTOR), 是一個非營利組織, 其任務在於:

  1. 保存期刊文獻
  2. 推廣期刊文獻

將期刊文獻掃瞄成影像檔, 透過字元辨識(OCR)技術, 轉換為文字檔, 製作成資料庫, 配上 檢索工具。

根據2001年7月21日的統計, 收錄的期刊超過160種, 有786所美國機構及250所各國機構參與, 參與的機構以大學居多,祗有人民銀行(People's Bank of China)、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等少數機構,不具備大學的屬性。中國大陸有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等十個機構參加, 臺灣則有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等15個機構參加。

根據2001年的調查, 1/4至1/5的參與圖書館, 把原有的期刊合訂本移到館外或銷燬。

期刊儲存所不是自由資訊,必須透過參與單位才能夠取用資訊。參與單位的年費在數千美元至一萬美元之間,對於開發中國家的資訊貧乏圖書館而言,還是很沉重的負擔。

網路圖書館

網路圖書館(NetLibrary)公司有37,000多種電子書館藏, 專門出售電子書給圖書館, 再轉借給讀者。

但是在「NetLibrary」的安排下,有23個分校和370,000名學生的加州州立大學系統, 在所購買的1,500電子書籍中,有一半的書可以讓多個讀者同時借閱,人數不限,費用不變。

http://www.netlibrary.com/

公共醫學中心

 

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製作線上圖書, http://onlinebooks.library.upenn.edu/index.html 

http://dmoz.org/Arts/Literature/ 

免費期刊 - 線上全文

Liber: Free the Books Campaign, http://users.vnet.net/alight/liber.html

 

  1. The NASA Astrophysics Data System   --  over 300,000 free full-text articles The Astrophysics Data System (ADS) is a NASA-funded project tha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text of articles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Most of the major astronomical journals are included. In many cases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current year are not available through ADS. Articles are available in PDF, GIF, or other electronic formats.

  2. HighWire - Internet Imprint of the Stanford University Library, http://highwire.stanford.edu/
    9/12/01 在上線的1,068,047論文裡, 有313,180是免費的全文論文, HighWire Pres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develops and maintains the Web versions of important journals in biomedicine and other disciplines. A list of journals with free full-text articles online is available.

  3. arXiv.org   --  current count of free full-text articles
    arXiv.org (formerly xxx.lanl.gov) is a fully automated electronic archive and distribution server for research papers. Covered areas include physics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mathematics, nonlinear sciences,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neuroscience. Both preprints and published papers are available.

  4.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The CDC Web site provides access to the full text of MMWR and other CDC publications and data archives. Publications are searchable through CDC Wonder

  5. CogPrints
    An Open Archive of self-archived unrefereed preprints and refereed journal reprints in the Cognitive Sciences: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Behavioral Biology, Linguistic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hilosophy. The CogPrints Archive software is also currently being made Santa-Fe-compliant to be released free as open source Eprints software that can be adopted by any university to set up its own interoperable Open Archives for author self-archiving in all disciplines.

  6. GPO Access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offers free access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the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the Federal Register, Congressional documents, U.S. Supreme Court decisions, and other documents. GPO also provides links to other U.S. government Web sites that offer full text resources. 
  7.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ICPSR)
    ICPSR is "the world's largest archive of computerized social science data." Data files are available to researchers at member institutions. 
  8. National Academy Press
    Reports from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and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are available online free for the reading from the National Academy Press. 
  9.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NCHS)
    NCHS publishes statistical reports on health related issues and is a major source of health statistics. Hundreds of publications, including the full text of "Health United States", are available through the Web site. 
  10. NCSTRL
    NCSTRL is an international collec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reports and papers made available for non-commercial use from a number of participating institutions and archives. NCSTRL provides access to over 20,000 technical reports in computer science. 
  11. Project Gutenberg Electronic Public Library
    Project Gutenberg produces electronic versions of texts in the public domain, mainly classic books. The project is scheduled to offer 10,000 full-text books free on the Web by the end of 2001. 
  12. Psycoloquy
    An Open Archive of refereed reprints of all target articles, commentaries and responses from Psycoloquy, a peer-reviewed journal of Open Peer Commentary, sponsored by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indexed in PsycINFO, and published since 1990 (Archive is complete). 
  13. Thomas Legislativ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Through Thomas,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offers the text of bill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the full text of the Congressional Record, House and Senate committee report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14. UNESCO
    The UNESCO catalog lists 100,000 UNESCO documents and provides access to the full text of many of these. 
  15.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Reports and other public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are available through the USGS Web site. 
  16. World Development Sources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Sources (WDS) contains citations to over 6,000 World Bank reports. These reports include Project appraisal reports, Economic and Sector Works, Evaluation reports and studies and working papers.

 

reading

附註:

  1. THE FOUR FREEDOMS, http://usinfo.state.gov/products/pubs/hrintro/fourfree.htm
  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 1994(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1994),http://www.lins.fju.edu.tw/~mao/pl/uplm1994.htm, 簡體字版,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1/001121/112122cb.pdf, 英文版, http://www.ifla.org/VII/s8/unesco/eng.htm 
  3. 自由軟體定義(The Free Software Definition ),http://www.gnu.org/philosophy/free-sw.html
  4. , http://www.brunching.com/features/feature-copyfire.html
  5. 送禮文化、圖書館學及開放源碼發展(Gift Cultures, Librarianship,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Development), Morgan, Eric Lease, http://www.infomotions.com/musings/gift-cultures.shtml
  6. 教堂與市集 (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by Eric S. Raymond中譯: 謝志昌 (Chih-Chang Hsieh), http://www.linux.org.tw/CLDP/doc/Cathedral-Bazaar.html
  7. Commerce Secretary William M. Daley Announces Intention to Close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http://osecnt13.osec.doc.gov/public.nsf/docs/FFF05791D63331D1852567CB00693643
    FACT SHEET: Providing The American People Inform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Proposes to Close NTIS and Ensure That People Can Receive Technical Information for Free over the Internet, http://osecnt13.osec.doc.gov/public.nsf/docs/EA7BD28117EEF74D852567CB006B7D20 
  8.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the Proposed Closure of the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NTIS): A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and the Congress, http://www.nclis.gov/govt/ntis/presiden.pdf
  9.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June 2000 - March 2001
    , http://www.nclis.gov/govt/assess/assess.html
  10. The Dmitri Defense Fund, http://www.elcomsoft.com/aebpr.html 相關新聞 - http://tw.wired.lycosasia.com/politics/20010721030101.asp
  11. Project Gutenberg, http://promo.net/pg/。邱烔友, 宋雪芳, "古騰堡計畫與電子文件建置之相關模式初探", http://www.emls.tku.edu.tw/joyo/古騰堡計畫與E-TEXT.htm 
  12. Peach Blossom Shangri-la (Tao Hua Yuan Ji) By Tao YuanMing Translated and proofed by Rick Davis and David Steelman, ftp://ibiblio.org/pub/docs/books/gutenberg/etext00/peach10.txt
  13. , http://arxiv.org 
  14. 2001年11月16日檢視, http://www.publiclibraryofscience.org/plosLetter.shtml
  15. 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http://www.publiclibraryofscience.org/; PubMed Central,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
  16. E-BIOMED: A Proposal for Electronic Publications in the Biomedical Sciences,” May 5, 1999 (DRAFT) and June 20, 1999 (ADDENDUM).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www.nih.gov/about/director/ebiomed/53ebio.htm
  17. "Is a Government Archive the Best Option?" Science, March 23, 2001, pp.2319
  18. Julia Karow, “Publish Free or Perish: Life Scientists Are Urging Publishers to Grant Free Access to Archived Research Articles,” Scientific American, April 23, 2001.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explorations/2001/042301publish/.
  19. Case, Mary M. "Public access to scientific information: Are 22,700 scientists wrong?" C&RL News 62(7) (July/August 2001): 706-709,716. (http://www.ala.org/acrl/case.html)
  20.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 http://www.ncbi.nlm.nih.gov/
  21. Journal Storage: the scholarly journal archive, JSTOR, http://www.jstor.org/
  22.  
  23.  

  

News 62(7) (July/August 2001): 706-709,716. (http://www.ala.org/acrl/case.html)
  •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 http://www.ncbi.nlm.nih.gov/
  • Journal Storage: the scholarly journal archive, JSTOR, http://www.jstor.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