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慶禎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Amazon.com 的出現,對圖書館的服務有若干啟發作用。
從亞歷山大圖書館以來,人類一直追求建構館藏最完整的圖書館,從亞馬遜書店的例子來看,或許真有可能;任職於美國洛山磯郡公共圖書館的史蒂夫.考夫曼(Steve Coffman),提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想法,在網路上建構圖書的館,不是電子圖書館。
1995年,傑夫.班若斯(Jeff Bezos)開車載著妻子及全部家當,離開紐約華爾街證券分析師職位時,祗想到要從事與網際網路相關的行業;直到過了密西西比河後,才確定以美國西岸的西雅圖為目的地,從事圖書買賣業。
最大的圖書館, http://www.lins.fju.edu.tw/~mao/setting/netlibrary.htm
原文:
根據1999年的報告,亞馬遜開店以來,共有來自一百五十個國家的六百二十萬名顧客買過書,其中有58%是老顧客。光是1998年最後一季就賣出了七百五十萬份圖書、音樂片及錄影帶,全部擺滿一百六十多公里長的書架。對於一家開業三年半祗有614位員工的書店來說,全年營業額達十億美金,實在是件了不起的事。
巴諾書店(Barnes & Noble)美國最大的圖書連鎖店,開了二萬七千家分店,營業額卻不到亞馬遜書店的七成。
能夠創造這樣的業績,一定有它的道理。
亞馬遜書店提供三百多萬種書目,其中有一半是英文現版書,以及 Books Out of Print 書目所列舉的所有的絕版書。巴諾書店的連鎖店裡,大約不到廿萬種,祗是亞馬遜書店的十七分之一;傳統的美國書店大約可以提供二萬至四萬種圖書。
臺灣的金石堂、誠品、新學友、何嘉仁等連鎖書店,提供的圖書不會超過二萬種;十大書坊之類的小說出租店,其容量大約在萬冊以內;絕大多數的鄉鎮圖書館,其藏書在一萬五千冊左右。
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藏書量,全部加起來,也不會超過二百萬種。祗有美國國防部五角大廈內的藏書可以匹敵。重點是,亞馬遜書店幾乎可以提供任何你想要的書。
怎麼做到的?
三百多萬種祗是目錄而已,亞馬遜書店在西雅圖、德拉威州(Delaware)及內華達州(Nevada)三地的倉庫,祗存放最暢銷的三十萬種圖書,即在目錄裡標示「24小時內寄出」的書;另外有四十二萬種較暢銷的書,需向大盤商調貨,在目錄裡標示為「24至48小時內寄出」的書;絕大多數的現版書,在接到訂單後,才向出版社訂購,在目錄標示為「二至六週內寄出」;至於絕版書的部份,則在目錄標示為「很難找到」,要查詢包威爾(Powell)或其他大型書店的庫存,或者是特別的尋書服務,才可能找到。
所以,亞馬遜書店的服務也沒什麼特殊,與一般的書店沒什麼兩樣;自有庫存不到十分之一,其他的都是接到訂單後,再轉發給大盤商或出版社。圖書館的借書服務也差不多,儘量以自有館藏滿足讀者的需求,再以資源共享的理念,設計出館際合作的方式,由其他的圖書館支援。
台灣的書店是不會為顧客代訂書的,台灣的圖書館有館際互借服務,其內容以期刊文獻居多,甚少借出整本圖書的,而且讀者需要自己提供完整的書目資料。
不論是否自有庫存,亞馬遜書店把所有的圖書目錄整合在一起,祗有下訂單的時候,才告知預訂的送達時間,以這種經營方式,亞馬遜書店成功的架構出「世界最大的書店」。
真實的書店受到時間及空間的束縛,亞馬遜書店獨立於時間及空間之外,祗要能夠上網,隨時為你服務,不必停車,也不受員工的情緒影響,即使光溜溜的去買書,也沒有人在意。
亞馬遜書店受益更大,省了店面租金及裝潢費,也沒有人事費,省下來的錢,可以放進自己的荷包或回饋給顧客。
亞馬遜書店挖空心思為顧客營造實體書店該有的特色,圖書依大類排列,在網頁裡就可以瀏覽,而且可以重複的放置於不同的類屬裡,這是實體書店想做又做不到的事。還可應顧客要求,彈指之間,將圖書重新排列,列出優良的得獎圖書,或者適合送禮的圖書,甚至還可以依心情挑選圖書 ─ 適合深夜靜讀或颱風夜狂讀;祗有電子目錄才能夠應顧客的要求,隨時變換排列方式。
圖書被分類排列後,固然適合瀏覽,但是要從特定書名或著者找尋某書時,常需要和店長的智慧躲貓貓。亞馬遜書店的容錯式目錄,不但可以從著者、書名、主題等角度檢索,還可以從閱讀層級尋找 ─ 給國小中年級小朋友讀的,拼錯字也沒關係,亞馬遜書店的目錄會自動校正你的錯誤。
亞馬遜書店也知道,再好的目錄都不能取代實體的書,除了不能把紙張的味道複製出來外,看看封面、查看目次、觀賞書衣及書腰,甚至當場瀏覽幾頁內文,亞馬遜書店的網頁都可以做到;甚至還可以把書評、讀者的回應、著者的訪談一併提供出來。
傳統的書店可以望其背嗎?
運用網頁的技術,亞馬遜書店提供傳統書店不敢想的個人化服務,亞馬遜書店的電腦會記得你是誰,記得你買過什麼書,同類型的新書入庫時,會寄發通知給你,心儀的著者出了新書,你也是第一個被告知的。
亞馬遜書店的電腦還會根據別人的購書習慣,推薦購買書單給你。買了馬克吐溫的湯姆流浪記,多半會對同著者的哈克流浪記、乞丐王子、密西西比何上的生活等書,也有興趣;當然,吸血鬼、環遊世界八十天、格列佛遊記等書的讀者群,也是相近的。若能配上幾張音樂光碟 Zoot Suit Riot, Swinging's Hits of the Cherry Poppin's Daddies,生活就更美滿了。
很忙嗎?亞馬遜書店早就想到了,它協助我們關心朋友,幫我們挑選禮物、包裝它、寫張小卡片,寄到天涯海角的任何地方。
亞馬遜書店是買書的另一種選擇,融合連鎖書店及傳統書店的優點,再加上自己獨創的特色,在圖書零售市場造成另一股風潮。雖然,亞馬遜書店不做外借圖書的生意,圖書館員也不必太高興,根據相關的研究,那些轉向亞馬遜書店的客戶,與圖書館的讀者群有相當程度的重複率。
所以,讓我們假想我們就是傑夫.班若斯(Jeff Bezos)載著妻子橫跨北美,渡過密西西比河,依舊以西雅圖為目的地,祗是不以建立世界最大書店為目標,改變志向以建立世界最大圖書館為職志;車子繼續再跑,西雅圖快到,準備時間愈來愈少了。
首先,館藏在那裡?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實體圖書館或書店不管有多大,相對於世界的整個圖書出版量而言,其藏書量都是微乎其微。以美國為例,連鎖書店的上架書可以含蓋公共圖書館館藏的 85% 左右,這些受歡迎的書,通常都在外借狀態中,讀者到公共圖書館借書時,有書借不到的情況,高達 50% 至 65%, 這是圖書館服務的致命傷。
圖書館的館際合作相當於書店的代購作業,理論上,透過各種館際合作組織的運作,幾乎可以向國內所有的圖書館借到其館藏,再加上國外的合作契約,全世界任何館藏都可以被當地圖書館的讀者使用,理論上如此;實際的難題是「沒人用它」,美國的統計資料顯示,館際合作的量低於圖書外借量的 3%,書店也是如此,可能更低。因為,必須先知道正確完整的書目,才可以使用館際合作或代購作業,圖書館本身不會提供他館的目錄,自然不可能使用館際合作。
因此,祗有模仿亞馬遜書店的手法:放下本館目錄,直接建構全球目錄。OCLC 的 Worldcat 資料庫已有40,000,000 種書目,再加上亞馬遜書店本的 3,000,000 種書目,再加上「全國圖書資訊網」之類地區性甚強的書目之後,至少有 43,000,000 種書目,祗要再補充館藏地及流通狀況資訊,我們就有世界最完整的館藏,當場追上亞馬遜書店的規模。
祗有這些書目是不夠的,否則祗要把 Books In Print 之類的營業書上網,每個人都可以開網路書店。
現有的書目祗是卡片目錄的延伸,做為特定館藏的搜尋工具,對於綿延數公里,甚至擺滿整棟大樓的館藏,沒什麼幫助。
圖書館必須在這個基礎上,再加點資訊:封面、書衣、內文、連結至書評、讀者的評語、著者訪談,祗要能夠協助讀者判斷是否要用這本書有幫助的資訊,都應該可以容納進來,圖書館甚至可以有自己的立場,主動推薦特定的圖書,有點像是把採錄的工作延伸一點,在圖書的外觀及售價之外,再加上專業判斷。
當然,同一本圖書可以出現在多個類別裡,供讀者瀏覽,甚至推薦網路的搜尋引擎、討論群等資訊,祗要對讀者有幫助,都不必吝惜。
看起來好像很困難的樣子,其實並不是那麼囉唆;亞馬遜書店並不沒有處理它的三百萬個書目記錄,祗在暢銷的書目記錄加上詳細的資料,其他的書目祗是照抄 Books In Prints 之類的商業書目,所以,祗要對部份稍加改變,就可以有重大的影響。出版商逐漸體會把書籍內容放在線上目錄裡,可以直接刺激網路書店的售銷量,把封面、目次及部份篇章置入線上目錄的出版商愈來愈多;應亞馬遜書店的要求,有些大盤商會協助出版商把網頁目錄連結到書評、著者訪談等資料。
重點是,調整圖書館目錄的內容並不是那麼困難,祗要在少許的書目記錄裡,加入若干相關資訊,一定讓讀者樂不可支,甚至忘了我們祗做了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甚至祗做了千分之一。當然,後續的工作仍然要做,一點點的增加,不必重複亞馬遜書店在現刊本上的工作,過去的書評、優良讀物名單等資料,就夠忙的了。
有了館藏及目錄之後,圖書館的借還書系統也可從亞馬遜書店的經營模式裡,吸取經驗。
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其實祗提供了最基本的線上目錄及借還書系統,這些專屬系統需要專屬的網路與特製的軟硬體,祗有向特定的廠商以超高的價格,才買得到它。
仔細查驗之後,這些系統的功能很有限,有些文字介面的系統,即使是專業的圖書館員都覺得難以操作,罔論讀者的感覺。線上目錄祗有簡單的功能:著者、書名及主題,幾年前加入鍵詞索引的功能,幾乎讓圖書館感激得痛哭流涕,網頁介面也不過是最近一兩年的事;至於,亞馬遜書店已經習用的拼字檢查、電子郵件連絡等功能,仍得期望廠商良心發現。
最後,不管這些系統怎麼降價,借還書作業還是圖書館裡勞力最密集的作業,自助式借書系統仍有若干不可克服的缺點,例外總比「例內」多,從來沒有人思考一下,從網頁上就把書借出來。
以亞馬遜書店為師,讀者可以不到圖書館來用圖書館嗎?祗要能夠上網,不捨晝夜,完全自助,免了參考圖書館員,也不需要複雜的圖書館分類系統,客戶服務部沒有存在的價值。參考亞馬遜書店的業績,幾百萬的客戶都可以順利找到所需的圖書,以繁複的手續鍵入地址及信用卡號碼,都沒什麼困難。
亞馬遜書店的介面比借還書要複雜多了,還有個人隱私權的安全考量,自動取得訂單、確認信用卡的信用額度、並安排遞送的運輸事宜;找出圖書的庫存位置,產生提貨清單,指示倉管人員把圖書取出或轉發訂單給大盤商與出版社。同時,還有電子郵件告知目前的作業進度,記錄交易的每個細節:人名、地址、書名等,藉以分析客戶的習性,在下次造訪時,提供更貼切的個人化服務。
圖書館較特別的地方是需要還書,可是再深一層來想,亞馬遜書店都可以提供那麼多服務,還書這項功能又算什麼,一般的網頁工具及應用程式,已經建立了亞馬遜書店,再多一項功能應該不是問題。
1998 年時,亞馬遜書店為來自 150 個國家的 5,500,000 個客戶,處理了 23,000,000 筆交易,Queens Brorough Public Library 系統是美國使用率最頻繁的公共圖書館,借書量祗有它的三分之二。亞馬遜書店全年無休的服務全世界客戶,圖書館不必拋棄房舍,全部搬到網路上,即使從網頁就可以借還書,還是有很多讀者希望親自造訪圖書館,亞馬遜書店給圖書館相當的啟示,以網頁及相關的技術,就可以在網頁及館舍裡,提供更好更有效率的服務。
規畫至此,已有世界最大的館藏,完善的目錄以及有效的借還書系統,祗剩下一個最小的大問題 ─ 要花多少錢?誰來付錢?
應該是一筆大數目,亞馬遜書店在 1997 年花了 12,485,000 美元在產品發展 (Product development) 上,說得明白點就是花在網頁、目錄及交易系統上的費用。
將近四億元新台幣可不是小錢,還不包括 OCLC 書目的使用費及其他新增功能的設計費,不管怎麼算,都不是單一圖書館可以支應的。
既然是世界最大的圖書館,當然是給世界公民使用,所以由參與的圖書館來分攤。四千三百萬種書目的圖書館目錄是件大事,參與編製這個目錄的圖書館,自然沒有再保留個別目錄的必要,每本書應該祗有一個書目記錄,再加上各圖書館的館藏資料,OCLC 就是這樣做的,至於「全國圖書資訊網」為每個圖書館的每本圖書分別編製書目,那是臺灣的特例。有了館藏資料,就可以借還書了,精確的掌控圖書的去向。
單一借還書系統就足以應付所有的圖書館借還書作業,個別圖書館的讀者資料及借還書記錄,仍然由各圖書館自行掌握,以確保讀者的隱私權,嚴格說來,隱私權是軟體設計的考量,不是數以千萬計個別借還書系統的藉口。
整個目錄及借還書系統的發展及維護費用,可以由參與的圖書館分擔,或許依照使用量付年費,其費用一定低於各館現有糸統的費用;人事費的節省更可觀,亞馬遜書店的顧客可以獨自完成交易,圖書館的讀者沒有理由不能自助借還書,歸架、尋書、諮詢等活動,還是需要人工參與;自助式借還書系統應該可以減少圖書館的基層服務人員,就像自動提款機可以減少銀行的櫃台人員一般。
很難估算出實際節省的金錢,不過四億元新臺幣的建置及維護費應該不是問題,仔細觀察亞馬遜書店帶來的服務效率,就會明白現有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是多麼的遲緩。
不過,還有另一個費用是難以安排的,誰要來購置 43,000,000 種的館藏?誰該負責借還書的遞送費用?
理論上,這個問題似乎早就有了答案,館際互借系統就相當於籌畫中的借還書系統,它的借還書的成本早已計算出來,負擔者也習以為常。
其實不然,圖書館界從來沒有仔細算過借還書的成本,至於誰該付這些成本及付款方式等問題,更是一片迷罔,每個圖書館都有一套不知怎麼琢磨出來的成本,收費和實際成本之間也不見得有關連。貸方圖書館不見得會收費,即使收費,其費用也很混亂,從祗收影印郵票等直接成本,到漫天要價的幾百元新台幣,都有可能;借方圖書館這方面,有時自行吸收,有時轉嫁給讀者,也有視情況部份轉嫁的。圖書館的互借政策互不相同,絕大多數圖書館不會互借現版書,學術性圖書館通常不理會來自公共圖書館的請求。
為了避免尷尬,圖書館多採取消極的態度,畢竟祗佔整個借還書量的 3%,還有什麼好計較的。
如果真的決定建世界最大的圖書館,讓讀者使用所有參與圖書館的館藏,那麼一切都會改觀的。在財務上必須有意義才行,貸方圖書館必須對貸出的圖書取得合理的補償,使貸方圖書館有意願建立被他館使用的館藏,換個角度來看,借方圖書館也必須能夠應對這些成本,或許由讀者承擔部份。
館際互借的實際成本,應該還有下降的空間。1997 年的一份報告指出,每個館際互借的成本是新臺幣 900 元左右,比買一本書都貴,在這樣的前題下,不可能出現以館際互借為主的圖書館,超出一個有效率的系統能夠容忍的底線。畢竟像亞馬遜書店、Reel.com 等公司可以壓低包裝及寄送圖書、光碟等貨品的費用,圖書館沒有理由把館際互借的成本放在那麼高的水準。
不論最後的成本是多少,總要有人支應它。以傳統的免費圖書館格局來思考,應該是來自借方圖書館的購書經費,絕大多數圖書館祗能夠勉強維持自己的館藏時,誰又有能力讓讀者使用 43,000,000 種的藏書呢?
再參考亞馬遜書店的做法,號稱有 3,000,000 種的圖書,自有庫存是 300,000 種左右,其他的圖書需要由大盤商、出版社及絕版書商來支援,換句話說,亞馬遜書店採取「即時服務」 (just-in-time) 的庫存系統。
圖書館的庫存系統是「以防萬一」 (just-in-case) 型,雖然祗有維持少量館藏的預算,卻企圖建立包括各學科的龐大館藏,以至所有的圖書館都落入「八二法則」裡,絕大多數的借書量集中在少數的館藏,絕大部份的館藏幾乎沒什麼使用的機會。
這種館藏規畫方式傷害我們的讀者,不但把錢花在祗是為了以防萬一而買的圖書,也就是讀者用不著的圖書上,而且還買了一堆讀者不要的圖書,沒有努力思考讀者真的要什麼。以致讀者的借書滿意度,總是在 50% 到 65% 之間。
實在沒有理由容忍受這種失敗率,體認出這種浪費資源的館藏發展方式,向外尋求館際合作又是那麼困難時,不得不回頭思考「以防萬一」型的服務哲學,祗要可以用任何地方的館藏滿足本館的需求時,過去的圖書館服務模式,不得不宣告破產。
使用 43,000,000 館藏的前題下,必須推翻傳統的做事方式,以亞馬遜書店為師。
架構出可以迅速取得想要圖書的系統後,圖書館就可以更專心的在佔借書量大宗的本館藏書,並不是說擺滿暢銷書就算了,仍需準備主要學科的關鍵圖書,滿足讀者的立即需要,就像亞馬遜書店仍有自己的庫存一般。購買複本等館藏策略,仍需適度的調整以因應讀者的需求,一方面讓到館讀者可以取得心目中的圖書,同時又不會把資源耗在「以防萬一」的館藏上。從罕用館藏省下來的經費,就可以支應需求發生時的館際互借費用。
關鍵在於辨認出圖書的性質,在館或互借?這個問題很簡單,祗要根據過去的經驗及記錄,就很容易找出受歡迎的著者或主題,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交給讀者決定,亞馬遜書店就採取這個策略,它的自有庫存是依照客戶的訂單決定的。新書上市後,先留在出版社或大盤商的倉庫裡,發生足夠訂單後,才會移到自有倉庫裡。
圖書館也可採用相同的管理方式,稱為「讀者導向型館藏發展」也未嘗不可,讀者可以自 43,000,000 種圖書裡借書時,仔細地注意他們的整體行為,第一次先向外館借閱,不做任何舉動,還有後續需求時,就可以考慮把該書納入自有館藏裡。
不過,還有件事要考慮,每個圖書館都遵循這個模式時,或許大家的常用館藏都一樣,以及誰要準備那些罕用館藏呢?其實,這種考慮有點杞人憂天。
第一,各圖書館的排行榜不會相同,台北市立圖書館會收藏較多有關台北的文獻,高雄市立圖書館則有其他的考量;學術圖書館及專門圖書館各有不同的趣向。整體來說,祗要各圖書館針對自己的讀者建立館藏,合起來就是一個大規模的館藏。
第二,有了全球目錄與快速遞送的互借系統,合作館藏發展就顯得很容易。有的圖書館專精在狗的資料,另一個圖書館則以貓的資料為重點,在這個合作館的圈子裡,互借的時間及成本都會很經濟,配上聯合目錄就可以把彼此的館藏牽在一起,對讀者而言,其館藏內容與全球目錄無異,合作館可以滿足大部份的需求,不需對外尋求幫助。對單一的圖書館而言,或許其借書的需求或許不足以讓其購買一本特定的圖書,但是以整個合作館而言,其而求量就足以支持擁有一本特定的書。
第三,我們假設圖書館的主要任務是把圖書和資訊傳送給讀者。絕大部份的圖書館確實以此為目標,然而有些大型學術與研究圖書館還有另一個任務,即保存人類文明的重要記錄。在 43,000,000 種書目錄裡,很多都是保存在這類圖書館裡,即使未來仍維持原來的管理方向,其他圖書館也無法袒然的接受此服務,勢必給予足夠的補償,以確保其館藏的水準。如果,借方圖書館無法提供足夠的誘因給倉庫型的貸方圖書館,若干舊書必然再度搶手,成為亞馬遜書店及其他線上書店的熱門書,甚至出現量身出版的圖書,出現更多的長銷書,引發另一個圖書市場。
最後一點,館際互借必須讓貸方圖書館有利可圖的話,勢必生成另一個商機 ─ 圖書出租店。藉著單一目錄及借還書系統,大型圖書館或連鎖型圖書出租店可以據以估算特定圖書的需求,做為購買的依據,置入系統中謀取利潤;所以,即使單一圖書館的使用量不夠支持購買的意願,從整個系統的角度來看,多少都會有購置的意願。
連鎖性的實體書店,金石堂書店或美國的 Barnes and Noble (http://www.barnesandoble.com),非常適合圖書出租業,甲地借書乙地還書,把運費降到最低,而且還可以在書店裡瀏覽,圖書館也可以比照辦理。
所以,亞馬遜書店的營運模式應該可以運用在圖書館界,從自己的館藏出發,進而帶入全世界的館藏給其讀者。
圖書館不僅可以從亞馬遜書店的營運模式中,吸取降低成本的手法,同時還有增加收益的機會。
學校、博物館、美術館等公立機關,以及特有地位紛紛創造收益時,圖書館對此情景卻按兵不動。館藏量達 43,000,000 種時,商機自然浮現,任何與書有關的議題都會先到這裡來,找到之後祗能把它借出去,卻無法從這裡買它,可以提供讀者另一個選擇嗎?連線到網路書店,收取廣告費及傭金。雖然,亞馬遜書店已有這樣的方案,可以從圖書館的目錄連結到亞馬遜書店,但是圖書館的目錄內容太過貧乏,沒什麼吸引力,收益有限。
二手書也是很不錯的市場。如果,圖書館備齊足夠的暢銷書,也應有足夠的撤架速度,把過時的圖書移開,臺灣的圖書館很少做撤架的動作,即使撤架後也常常直接當成廢紙,做資源回收,或者以超低的價格轉售。
43,000,000 種圖書的目錄及其讀者,就是二手書市場的重要資源,不適用的圖書放在全球市場裡,還是可以換得合理的價格,實在賣不掉的二手書,還可以集中起來,以較低的價格,整批標售給二手書商。祗要圖書館持續的更新館藏,二手書市場也可以維持榮景,成為圖書館的另一個收益來源。
藉著開源與節流的措施,圖書館可以對其讀者提供更方便的免費服務,即使無法提供免費的服務,也應在提供完整服務的前題下,請讀者負擔部份的費用,讀者也可以是圖書館的收益來源之一。
在家裡或辦公室就可以查閱目錄及辦理借書手續,誰還須要專程跑一趟圖書館呢?讀者付少許的費用,請快遞送書是個好主意,或者依讀者的興趣,由圖書館主動選書送到府;向圖書館表示想要到歐洲自助旅行,相關的圖書就送到家,甚至把休閒讀物送到指定的住宿地點,減輕行李的重量。
現在的圖書館服務方式,架構在人民的稅金或母機關之下,針對大學教職員生、市民等特定的族群而設;其實,在廿世紀初期的歐洲及美國還有另一種圖書館 ─ 會員圖書館,讀者加入圖書館成為會員,繳納年費及租金,有點像是現在的健身房。圖書館做為社區的重要機構之一時,應該讓該社區共同支持它的服務,不能有差別待遇;但是為了提供外地族群的額外服務,收取費用又何妨呢?
參與 43,000,000 種圖書的世界最大圖書館計畫後,該省的都省了,該賺的也賺到了,還有不足之數時,圖書館方面有兩個選擇:向讀者收費或不提供服務。絕大多數的圖書館都傾向不提供服務,以免違背免費服務的原則,至於從讀者的角度來看,很難判斷出何者較佳;反向思考的結果,則以提供收費服務為宜,讀者即使得不到免費的服務,至少不會付出全額的費用。
沒有經過實驗,所有的可能都在想像之間。
探討至此,其實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觸及,例如這個系統到底怎麼運作?它的可行性如何?現有的館藏使用研究仍侷限於有限的固定館藏量,無法推論讀者碰到 43,000,000 種的館藏時,會有什麼反應?如果八二法則還適用,我們是否應自備 20% 的館藏 ─ 8,600,000 種?應該不需要吧!從不購置罕用書省下來的錢,足以支應館際互借的費用嗎?如果,不夠的話,有什麼補償方案嗎?讀者願意自行負擔其間差額嗎?
還沒有人思考過這些問題,亞馬遜書店沒有開張前,也沒有人想過網路書店這回事;不過,我們都對現有的機制非常不滿意,網頁似乎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祗有實際去做才知道答案是什麼。
沒錯,真的要建一個世界最大的圖書館,館藏量是 43,000,000 種,圖書、錄影帶、地圖、手稿等資料,應有盡有,各種學科一網打盡。
實際的館藏將散布在全球幾千棟建築物裡,祗有一個聯合目錄,除了舊日編目規則指定的項目外,還有書評、封面、目次、摘要及其他足供讀者選書之用的資訊;排序的方式由讀者指定,個人化的推薦服務,還有校正拚字、必要時還可以推薦相關圖書的搜尋引擎,。
這個圖書館在網路上不捨畫夜全天候服務,讀者可從目錄裡直接訂購圖書,有些圖書位於本地的圖書館裡,有些需要從他館調來。世界最大的圖書館以讀者為尊,不會浪費讀者的時間,以電子郵件告知讀者可以取書的時間,讀者可以在本地的圖書館取書,或者直接在家裡或辦公室裡收書。
這個圖書館的營運成本超乎想像的低,減低原有的支出,增加額外的收益,同時更貼切讀者的需求。
看起來有點不真實,太完美了。幾年前,誰能想像世界上會出現有三百萬冊的書店呢?誰能在凌晨兩點買書呢?那有向你請安的圖書目錄?三年之內,業績可以衝到十億美元的書店在那裡?
可以有那樣的書店,為什麼沒有這樣的圖書館?如果,我們做不出這樣的圖書館,誰有能力呢?
著者收到 250 多封的電子郵件,有支持有懷疑,有討論有質疑,所有的意見可以大略分為五類:目錄及借還書、館藏發展、館際互借、合作暨管理,再加上無類可歸的其他。
最大的懷疑來自構想的起源 ─ 亞馬遜書店,至今還沒有收支平衡,更別提賺錢,很多人認為亞馬遜書店祗是另一個泡沬公司。其實,別管它。圖書館是服務業不是自負盈虧的企業,亞馬遜書店的超級目錄與超人氣的客戶才是圖書館應關心的,祗需要 12,500,000 美元就可以架構並維護該目錄與相關的交易系統,臺灣所有的圖書館加起來,一年要花幾十億新台幣在目錄及借還書系統上,服務成效卻不能相比。圖書館員應該思考世界最大的圖書館要花多少錢,可是卻不必在意亞馬遜書店是否賺錢,除非這個世界最大的圖書館是公開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
有位立志當學校圖書館員的學生認為,公共圖書館已經到了該有革命性變化的時候,提供學生足夠的精神食糧,讓學生及老師接觸比現在更多的資訊,應是公共圖書館或學校圖書館的發展方向。依照過去的經驗,學生對圖書的需求比較急迫,不能等待一兩天後才到館的圖書,祗有用電子的方式,透過網路傳輸,才能夠提供即時的資訊,市面上已經有不少電子期刊,電子書也逐漸進入市場,NetLibrary 與 Wizeup.com 公司專做電子書的市場。
年長的讀者可能不願使用電腦,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祗是暫時的現象。況且,圖書館裡的客戶服務人員也樂於提供面對面的服務。
目錄與借還書系統是最受關心的項目,沒有人滿意現有的目錄,功能有限,圖書館員與讀者都很難使用它,而且成本太高。
建議以 OCLC 的目錄與現有商業目錄為基礎,不要理會已經存在的區域型聯合目錄,工作重點是加強目錄的內容,而不是整合現有的目錄。
館藏以需要為主或以品質為重?這是議題已經爭論多年,以讀者為取向的館藏發展就是建立以需要為主的館藏。讀者從 43,000,000 種圖書的目錄裡挑選出來的名單,圖書館絕對不能忽視,據此判定何者應置於本館之內。
該是打破迷思的時候,圖書館員不可能比讀者更瞭解讀者的需要,廣大的讀者群形成的抉擇,一定比少數圖書館員的判斷更符合讀者的需要,這就是民主。
可能這是整個環節裡最脆弱的一個部份。
成本的問題最嚴重,館際互借的成本遠高於傳統的零售店,指名、運送、回收等三個程序,缺一不可。長期存在的問題不可能瞬間解決,但是現有的技術已經呈現轉變的契機,精準、快速及便宜的館際互借時代,已經在預期之中。
出租業的營運模式值得圖書館界重視,錄影帶、VCD、DVD的租借服務到處可見,其成本都是可以衡量的。亞馬遜書店、BookFinder、Bibliofind 等公司早已提供量身訂製的服務,從自有倉庫或協力廠商的倉庫裡發貨給客戶。
全球目錄、整體性借還書系統、讀者主導的館際互借等,都有助於降低成本。查詢 43,000,000 種的目錄之後,接著就直接借閱特定的圖書,圖書館員不必再確認借閱的內容,借還書系統和全球目錄搭配得當的話,可以把訂單直接送到最合宜的圖書館,取得圖書,不必再到各館逐一的清查書庫;貸方圖書館找出圖書後,直接遞交給讀者,不必再層層的轉手回報;讀者在快遞業者的簽收單上簽名,就是辦理借書的憑證,不必另辦手續;還書時,發貨單就視同還書憑證。
在這個架構下,參與館際互借行為的人員,可以再減少成兩個人:從書架取下圖書並包裝的人,以及歸架的人。其他的作業,都由電腦代勞,其整個作業成本必然可以大幅降低。
可能影響整個圖書館生態的計畫,不得不小心對待,擴大思考層面。對現版書的館際互借,其成本是可以估算的,但是珍善本書的情況又不一樣了;祗是這類小量的服務自有其特殊性,不必因此而擔誤整個作業。
大英圖書館式的集中型館際互借服務,可以解決各種類型的館際互借需求。
進一步來想,所有的資訊終歸要電子化,移動實體圖書的情況將愈來愈少,館際互借的成本將不會是考慮的重點。反而是製作層面的問題將浮現,誰要負責這些電子化的工作?圖書館、出版社、大盤商?到時,或許根本就沒有圖書館了,或許全球共用一個圖書館就足夠了。
其實,真正的關鍵是在人,把這些圖書館的合作意願付諸實現,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毛慶禎 mao@blue.lins.fju.edu.tw |
http://www.lins.fju.edu.tw/~mao/setting/netlibrary.htm 2001/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