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慶禎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
台南高商
2002/11/20
|
|
自由軟體是給予使用者及創作者充份自由的軟體。原創者保有著作權, 以授權方式保障使用者及修改者的權利, 不以語文、金錢、智慧財產等因素, 限制使用的範圍及及創作的領域。免費可以是自由軟體的起點, 卻不是重點, 自由軟體本身不禁止商業性的銷售行為, 甚至還鼓勵商業性的活動介入。
/----------\
軟體的自由
\----------/美國人理查•史托曼於1984年從服務14年的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離職, 專注於革努計畫; 次年, 在朋友的建議下, 成立自由軟體基金會; 1992年融入Linux核心程式, 自由軟體正式成型, 不再附屬於其他類型軟體之下。
自由軟體的提倡者,主張使用者對軟體有如下的權利:
- 執行
- 複製
- 傳播
- 研究
- 修改
- 發展
換句話說,使用者對軟體擁有四大自由:
- 不問理由, 任意使用軟體的自由;[自由零]。
- 研究軟體的內容, 修改軟體以符合個別用途的自由;[自由壹]
- 拷貝散佈軟體給親朋好友的自由;[自由貳]
- 散布修改後的軟體的自由。[自由參]
開放源碼是[自由壹]及[自由參]的必要條件。簡單說, 不必付錢也不必請求他人的同意,就讓使用者擁有該等自由的軟體,稱為自由軟體。自由軟體本身還是有著作權的, 它的授權條款也是很複雜的, 不過, 對於單純的使用者而言, 可以略過這些授權條款, 不管怎麼用它, 不可能也不會被要求跑法院。
自由軟體的英文原意裡, 把自由與免費混為一談, 若干公司趁機打著免費的名號, 侵蝕自由的基礎。艾瑞克•雷蒙諸人在1998年2月成立的開放源碼運動, 從另一個角度詮釋自由軟體的意義, 開放商業公司加入開放源碼領域的機會。
在自由權、社群、理念之間, 兩者有嚴重的歧見; 自由軟體認為開放源碼是推展自由軟體的要件之一, 開放源碼則認為自由軟體主張的革努授權是眾多開放源碼授權方式之一; 同時, 以為自己才是從更大的格局思考軟體的未來, 偶而還互相批評, 爭取同一社群的資源。
/----------\
人性的自由
\----------/有關自由的定義很多, 最有名的是美國羅斯福總統在1941年元月6日對第美國第77屆國會發表的四大自由:
- 言論自由
- 崇敬自由
- 免於匱乏的自由
免於恐懼的自由
從個人的生活價值觀,詮釋自由的本質:
- 在世界各地都有言論自由
- 依照自己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崇敬上蒼的自由
- 世界各地在承平時期, 都有免於經濟匱乏的自由
世界各地裁減武力至任何國家沒有侵略其他國家的力量, 人民才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自由軟體的本質, 等同於人類對於自由的渴望, 符合人權的標準。智慧財產權是政府機制賦予的權利, 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權利。
/----------\
資訊的自由
\----------/書寫或印刷的資訊,不需要特別的工具,就可以讀取其內容;在電子化的環境下,軟體決定資訊的可及性,專屬的封閉檔案格式祗能在特定條件下被讀取, 對人類的文化記錄形成威脅, 黑暗時代隱然再度來臨, 文明面臨威脅。惟有採用自由軟體, 才能避免成為新黑暗時代的推手, 陷入不自覺的罪惡深淵。
自由軟體的精神是自由。自由與免費是可以清楚區分的, 祗是有個英文字恰好同時具備這兩個意義, 有些人執著於原文的表面意義, 對此爭論不休; 1985年, 理查•史托曼創辦自由軟體基金會時, 考量再三, 還是用了與「免費」同義的字眼, free; 雖然, 在若干場合, 理查•史托曼一再重申, 該free是freedom的free, 不可朝free beer的方向思考, 不過, 仍引起若干混淆。
聯合國在第三世界推動自由軟體時, 秉持的是人道精神; 中國大陸積極介入自由軟體時, 國家安全及民族自尊才是考慮重點; 2002年五月以來, 臺灣則是從免費的角度思考自由軟體。
/------\
自由、人道與安全
\------/二百多年來, 美國秉持清教徒追求自由的理想, 透過各種機會向這個世界推銷他們的自由價值觀, 自由軟體的四大自由及開放源碼的九大定義, 都不離這個方向。採用自由軟體的學校, 很多是基於保持教育多元化的考量:
- 1998年10月28日, 法國Linux用戶協會與法國教育部簽訂備忘錄, 由法國Linux用戶協會為法國的高中、國中及小學安裝Linux及自由軟體。
- 2001年元月以來, 在義大利舉辦「自由軟體學校日」。
- Linux無硬碟終端機計畫, 在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荷蘭等地, 都有學校實作成功的範例。
- 2000年以來, 嘉義市北興國民中學持續使用自由軟體, 成為電腦教室裡四種作業系統之一。
經濟落後的地區, 有很多善心團隊的申出援手, 經濟上的關心最常見; 把資訊素養當成教育的一環, 以自由軟體當成人道救援的一部份, 也時有所聞:
- 1998年, 墨西哥推動的學校網教育計畫, 藉著自由軟體, 協助數以萬計的學校, 得以擁有電腦教室設備。
- 電腦銀行是一個澳洲的志工團體, 在募集來的舊電腦上, 安裝自由軟體, 協助低收入民眾、社區及偏遠地區的學校, 進入資訊社會。
- 2000年,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在拉丁美洲發起「網路日」計畫, 把自由軟體推展至各國的社區、教育及學術單位。
- 1999年, 九二一大地震後, 中華民國善願愛心協會對重建區的原住民社區送出數百部舊電腦, 全部採用自由軟體桌面系統。
至於以國家安全為名, 用國家的力量研發自由軟體, 以中國大陸最為積極; 在擔心商業軟體封閉性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同時, 又以國家安全為由, 拒絕公開研發的成果, 還沾沾自喜地向外推銷。
/----------\
免費考量
\----------/2002年五月, 商業軟體公司正式向臺灣的非法用戶宣戰, 透過媒體及官僚體系向社會喊話, 意外蹦出「反反盜版」的省思, 卻被教育界望文生義, 引申為軟體公司必須免費或低價提供教育用的軟體。
2002年初, 北部某縣市教育局提出每年三千六百萬全縣教育單位授權構想時, 被商業軟體公司一口回絕, 直到六月中旬, 媒體報導部份國民中小學辦理自由軟體研習, 準備以自由軟體取代商業軟體時, 得到社會大眾的矚目, 該商業軟體公司主動找上教育局溝通, 承辦同仁再以大約一年三百六十萬的授權費回應, 沒有定案。
聽說, 某在野黨的內部會議裡, 以降價的角度切入這個議題, 要求公職人員質詢行政單位, 不得在沒有降價的前提下, 冒然執行智慧財產權的相關規定。
尤有甚者, 某個以自由軟體為名的團體, 居然匪夷所思的自廢武功, 以沒有錢買商業應用軟體為由, 在既有的商業性作業系統架構下, 主動推銷免費的應用軟體, 並打算慢慢規劃其他自由軟體的推動工作。
從自由軟體的發展來看, 臺灣這個社會的確非常向錢看。不過, 自由軟體的精神還是要回到它的本質, 絕對不能從免費的角度思考, 免費是一時的, 自由是永遠的, 還有什麼比自由更可貴呢?
基於商業利益, 把軟體整合在一起, 採用相同的介面, 綁在一起銷售, Office系列<算是最成功的例子。除了大家熟知的產品外, IBM公司的SmartSuite, 也曾經在台灣的市場叱烢一時, 各據一方。近年來, 自由軟體也不落人後, OpenOffice是知名度最高的產品。
1989年, 微軟公司在麥金塔平台推出 MS Office 1.0, 1994年在 MS Windows 平台推出 Office 4.3, 前後經過十來年的經營, 才有今天的局面, 也很辛苦。
自由軟體的應用軟體很多, 不乏優秀的 Office 相關產品, 真正以Office 為名, 對外推廣的, 當屬 OpenOffice.org 名氣最大。
=========>
昇陽的貢獻
<=========
首先要感謝昇陽電腦公司, 在1999年夏季買下成立於1980年代的德國 StarDivision 公司, 取得該公司主要產品 StarOffice 5.2 的所有權; 2000年六月, 把 StarOffice 5.2 的原始碼交給自由軟體社群 OpenOffice.org, 開放給社會各界使用, 並把用來發展 StarOffice 的技術轉移給 OpenOffic.org 社群。
OpenOffice 的原始碼以 C++ 寫成, 以 XML 為檔案格式的基礎, 一開始就考慮到國際化的可能, 可以獨立開發個別語文的版本, 也可以嵌入其他軟體裡。
OpenOffice.org 與 StarOffice 的關係不能劃上等號, 基於商業的考量, 從第三者取得的原始碼及技術, 沒有完全移交; 同時, 驥望保持技術領先的時間差, 在移交原始碼的時候, 已經拿掉若干並增加一些內容。
不過, 這二年多來的發展, OpenOffic.org 和 StarOffice 不但在任何技術上沒有牽絆,從某些角度來看, OpenOffic.org 確有成為指標示的作用, 激勵廠商投入自由軟體的社群。
所以, 昇陽公司後來推出的 StarOffic(StarSuite) 6.0, 與 RedOffice、Thiz Office、Super Office Suite 等在台積極促銷的 Linux 平台 Office 系列商業軟體, 或Free Office Suite、KaiOffice、ThinkFree Office、Siag Office等其他尚未在台推出的跨平台軟體, 都是站在同一個立足點, 採用 OpenOffice.org 提供的原始碼、介面、檔案格式發展出來。
OpenOffice是開放原碼的軟體, 並不符合嚴格的自由軟體範疇; 自由軟體與開放原碼是兩個略有出入的概念, 主要的差異點在授權方式, OpenOffice 允許軟體開放者隨意修改原始碼, 可以公開或不公佈修改後的原始碼。
不論採用何種授權方式, 不相容的部份一定要清楚地告知社會大眾。文件的部份, 則採用公眾文件(PDL)授權, 簡單說, 不必付錢, 上網就看得到。
除了OpenOffice.org本身採用自由軟體協會公佈的寬鬆公眾授權(LGPL), 其他的廠商則採用昇陽產業標準碼授權(SISSL), 從軟體使用者的角度來看, 除了比較便宜之外, 與其他專屬軟體沒什麼不同。
=========>
Office內容
<=========
Office系列與音樂CD的銷售有異曲同工之妙, 原意是減少使用者挑選的麻煩, 把相關的軟體/歌曲包裝在一起, 卻演變成祗要有一個殺手級軟體/歌曲, 就可以強迫推銷其他的軟體/歌曲。
Office 算是蠻客氣的, 14種功能的軟體放在一起, 任君自由選配; KOffice也有八種軟體可以自由取用, OpenOffice也有六種軟體可以選用, 至於其他在台銷售的商業性Office 系列可就沒那麼幸運, 沒什麼選擇機會, 全買或不買, 沒有第三條路線, 或許, 這就是商業性專屬軟體的天性。
想想看, 過去三年來, 你用Office系列做什麼事? 電腦為你做過什麼事? 文書處理、試算表、簡報製作, 有時再加上網頁製作、收發郵件、資料庫、行程管理等。
會用特定品牌的文書處理軟體, 不等於具備文書處理的概念, 更不等同於擁有電腦資訊素養。文件的內容及外觀是兩回事, 理論上, 各家的文書處理軟體應該可以互相使用對方製作出來的檔案內容, 祗是在外觀上, 各有不同的處理模式。
很不幸, 市場佔有率高的廠商, 基於利益考量, 使出各種手段, 力圖獨佔市場, 讓其他廠商無法與它「相容」, 強迫使用者必須選大邊站。
其實, 軟體也是商品之一, 基於保護使用者利益與保存民族文化的立場, 由官方的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出面驗證, 可以製作及讀入公開標準格式的檔案, 如 W3C 推薦的 XHTML 1.O, 才准予上市銷售。
實際操作時, 可以全盤採用自由軟體。
- 計算機概論
- 程式語言
- 資料處理
- 文書處理
- 微算機作業系統
- 計算機應用
- 電腦繪圖
先架設「無碟電腦教室」, http://opensource.nchc.gov.tw/diskless/redhat/, 好處在於系統管理者只需照顧到server部分,對於clients就比較不用花時間。
先在伺服器端安裝自由軟體的應用軟體:
在伺服器安裝Client所需的服務:
- Mozilla 1.0,由於Redhat 7.3的mozilla是0.99,如果你想要用最新版的話,可以安裝1.0正體中文版,請在此下載。
- Java plugin,請到http://java.sun.com/j2se/1.4/download.html下載j2sdk1.4.0 for Linux來安裝,中文修正請參考此網址(該文件中的「Mozilla的中文修正」)。
- Flash plugin,請在此下載。然後解開後將檔案複製libflashplayer.so複製到mozilla安裝目錄下的plugins目錄(例如/usr/local/mozilla/plugins/),檔案ShockwaveFlash.class複製到mozilla安裝目錄下的plugins目錄(例如 /usr/local/mozilla/plugins/)。
- Openoffice,這裡可以下載,或是這裡下載。安裝基本上是先解開OOo_1.0.1_LinuxIntel_install_zh-tw.tar.gz之後,用root執行./install (或是setup -net)。然後每個user要使用的時候,再執行系統已經安裝的openoffice的執行檔setup (例如/usr/local/OpenOffice.org1.0/setup),然後選擇工作站安裝即可。這部分另外可以用Debian所提供的openoffice script,這樣的話每個學生要使用的時候就不必再執行一次setup。
- dhcp server
- tftp server
- 製作client machine remote boot所需要的kernel
- 在server上建置client所需要的檔案系統
- 製作client端(也就是學生用的機器)的開機片
- 設定server上的網路(包含對內,對外)。
伺服器祗要Celeron 450 MHz (300 超頻的), Ram 512MB, 即可, 五張螃蟹卡。
Client端採用Intel Pentium III 550 MHz processor with 512KB integrated L2 cache, 1286MB 100MHz SDRAM, Intel 440BX AGP 晶片組主機板, 即可
自由軟體與開放源碼之爭, 是眾所皆知的事, 爭的是授權方式。
1984年成立的自由軟體基金會, 1998年成立的開放源碼組織, 都是對專屬軟體的覺悟, 大方向是一致的, 但是在執行層面上, 卻有很大的爭議。互相以為自己才是更大的集合, 可以容納對方。
=======>
軟體授權
<=======
從授權的角度來看, 兩者的出入頗大, 自由軟體基金會允許「GNU通用公共授權」與「GNU較寬鬆公共授權」, 祗有採用這兩種採權方式的軟體, 才有資格被稱為自由軟體。
開放源碼組織認可的授權方式, 開始的時候, 包括上述兩種授權, 及BSD與MIT等, 四種標準的非商業授權, 後來才加入MPL。現在已有34種授權方式被開放源碼組織認可, 採用任何一種授權方法的軟體, 都可以被接受為開放源碼的軟體。
這些授權的異同, 非常瑣碎, 必須是智慧財產權的法律專家, 才搞得懂。簡單說, 可以拿BSD授權的軟體可以做任何事; 更改GNU通用公共授權的軟體的內容後, 必須把更改的部份完全釋出, 才符合GNU通用公共授權的要求; 修訂GNU較寬鬆公共授權的軟體後, 使用者有權自行決定授權方式, 祗是禁止沒有原始碼的商業性販售行為。即使不慎侵犯自由軟體的授權, 被檢舉後, 祗要修改調整, 就不會有問題。幾乎不曾為此大動干戈, 鬧上法院, 一般的商業性授權則不然, 指定給學校用的授權軟體, 拿到公司去用, 鐵定被軟體公司告到家破人亡。
=======>
微軟反擊
<=======
2001年, 最大的商業軟體公司微軟, 展開全球性反自由軟體佈局。先是資深副總傑•歐欽在二月時告訴美國國會議員:「開放原碼祗會破壞智慧財產權」; 五月時, 另一位資深副總裁克雷格•孟帶在紐約大學商學院演講時, 特別提及自由軟體的GNU通用公共授權, 對軟體公司有百害而無一利, 形同企業放棄智慧財產權, 開啟安全漏洞等。
微軟單挑自由軟體的GNU通用公共授權, 擺明著要加深自由軟體/開放原碼的歧見, 藉著分化而各個擊破。沒想到, 自由軟體的活躍分子卻立刻發表聯合聲明, 批評微軟商業行為才是刻意製造軟體不相容的元兇。
2002年, 對付不了仿冒廠商的微軟, 把矛頭指向消費者, 藉著媒體散佈盜版行為的違法性, 增加個人的罪惡感; 先以優惠價格拉住法務部, 再向大眾推銷它的新授權制度軟體保證, 俗稱 Licnese 6.0, 不管是每兩三年簽約一次, 或沒有昇級優惠的逐案簽約, 都必須多付四成以上的費用。
引發消費者的罪惡感是手段, 賺錢才是目的。
===============>
英國與歐盟的態度
<===============微軟本質上是美國的公司, 英國與歐盟才不吃這一套, 也沒聽說被301條款威脅, 商業軟體聯盟在歐洲推銷盜版的罪惡感碰到鐵釘, 微軟更是賺不到錢。
2002年6月, 歐盟公佈147頁的文件, 「為開放原碼加油」, 要求政府機關把軟體"捐"出來, 讓大家再利用它們。電子化政府是必然的趨勢, 共享這些軟體, 有助於降低成本, 並做為整合歐盟境內各國資訊的必要途徑。
20002年7月, 英國的政府商務局要求政府機關必須使用自由軟體, 採用開放原碼的數十種授權之一, 以免被專屬資訊技術的產品綁死。
===>
結論
<===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建置的「我的e政府.電子化政府入口網」, 採用大量的圖示, 以及特定瀏覽器才支援的特效, 完全無視盲人及其他瀏覽器使用者的權益; 跟著特定廠商的腳步, 就是這樣的結局, 不妨試試歐盟或英國的做法, 把市場再開放, 把機會更公平地開放給每一個有意願的人。
毛慶禎
臺北縣新莊市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Tel: 02 29031111 ext 2334, 3244(研究室) - Fax: 02 29017405
E-mail: mao@lins.fju.edu.tw
http://www.lins.fju.edu.tw/mao/works/20021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