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以電話核對信用卡申請案件, 要求申請者對著陌生的電話號碼, 在甜美聲音的誘惑下, 主動講出私密的個人資料, 藉以確定接電話者就是申請者本人。
以這種方法可以過濾冒名申請者嗎? 對著不認識的來電, 講出自己的個人資料, 正好供詐騙集團確認資料的正確性, 陷入深淵。
我是薪水族, 喜歡佔便宜。20多年來, 習慣使用信用卡當成支付工具, 先賺延後付款的利息, 再累積紅利, 免費使用機場貴賓室, 不增加任何負擔, 又能幫銀行添業績, 何樂而不為。
卡神的威力及廣告的媚力, 最近申請多張以優惠導向的信用卡, 包括: 電影票買一送一、免費停車、購物折扣等, 沒想到夢魘開始。
先是, 自稱銀行業者來電, 要求核對個人資料。包括電話在內, 所有申請資料都是我寄的, 拿著申請資料的業者, 可以問出什麼端倪呢? 在沒有任何佐證的情況, 萬一對方懷有惡意, 電話裡主動洩露的個人資料, 剛好為自己帶來無止境的煩惱。
告知顧慮後, 對方很客氣的道歉, 並收線。過了幾天, 夢魘出現, 填報的服務單位、兩位親友, 接到業者的電話, 不但要求確認關係及本人的存在, 還很有禮貌但詭辯地請求提供私人資訊。
折騰了近一個月, 被告知我不配合查證, 沒有申請的意願, 信用卡申請單被取消。
我有三點意見。首先, 多家業者採取相同的策略, 顯然是主管機關授意或同意, 應依照程序, 立即停止此不公平不合理的作為。
其次, 聽說臺灣地區的個人信用資訊, 全部被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記錄下來, 業者就是該中心的會員, 簡單比對就可瞭解申請者的意圖, 不必向申請者電話詢問, 增加成本。
第三, 業者或主管機關裡的承辦人及主管應該再教育, 依現行的程序, 即便申請者完全配合電話查證, 業者也無從過濾出冒名申請者; 稍有常識者就知道, 還有其他數十種方法, 可以有效地降低信用卡風險, 相關業者也已採用多時。
臺灣是有錢的地方, 但不是有尊嚴的地方, 數以萬計的信用卡從業人員, 一定早已看出此程序的瑕疪, 業者卻執意姑行, 顯然老闆及高層主管不在意基層員工的心聲, 不鼓勵員工提出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