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教學的學校圖書館>
學校圖書館提供的資訊和概念,是在參與當今資訊和知識社會的基礎;學校圖書館將終身學習技巧授予學生,發展想像力,讓他們能夠以負責的 公民在社會行走。
<學校圖書館的任務>
學校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圖書及資源,讓學校社區成員學習成為各種格式與媒體資訊的批判性思考者與有效果的使用者。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公共圖書館宣言的原則,學校圖書館連結至更寬廣的圖書館及資訊網路。
圖書館員支持使用圖書及其他資訊資源,從小說到檔案、從印本到數位,包括在地及遠距。這些作品補充並強化教科書、教材及教法。
根據過去的經驗,圖書館與教師一起工作時,學生達成較高層次的素養、閱讀、學習、解決問題及資訊和通訊科技的能力。
學校圖書館的服務,必須平等對待學校社群裡的所有成員,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國籍、語言、專業或社會地位的影響。不能使用圖書 館主流服務及資料的人,必須提供特別的服務和資料。
近用服務和館藏必須以聯合國人權宣言為基礎,不得受限於任何形式的意識形態、政治或宗教的檢查,或商業的壓力。<經費、立法及網路>
提供素養、教育、資訊,以及經濟、社會與文化的發展,學校圖書館都是長期策略裡的重要一環。做為地方、區域和全國的權責單位,學校圖書 館必須被立法及政策支持。學校圖書館必須有適當且長期的經費,支撐受訓過的館員、資料、科技與設備。學校圖書館必須免費。
學校圖書館是地方、區域和國家圖書館和資訊網路的重要夥伴。
學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等單位共享設備及資源時,它獨特目標必須被認可及維持。
<學校圖書館的目標>
學校圖書館是教育過程的一部份,下列事項是發展素養、資訊素養、教學、學習與文化的要項,也是學校圖書館的核心服務:
經由學校宣示的任務與課程,支援與強化教育目標;
發展並支持學童的閱讀與學習的習慣和趣味,終其一生使用圖書館
提供建立與使用資料做為知識、諒解、想像和享受的機會
支援學生評鑑與使用多種形式、格式與媒體的資訊,做為學習及實踐技術所需,包括社區內敏感的溝通模式。
提供近用本地、地區、全國與全球的資源與機會,讓學生接觸多元的意念、經驗與意見。
組織鼓勵文化與社會化的覺察與敏感度之活動。
與學生、教師、行政人與家長攜手達成學校的任務,宣告智性自由與近用資訊是達成負責公民與參與民主的必要部份。
推動閱讀,將學校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推向整個學校社區及其以外的地域。
經由發展政策與服務、選擇與採訪資源、近用實體及智性的資訊資源、提供指導設備及雇用訓練有素的人員,學校圖書館實現這些功能。
<人員>
學校圖書館員是專業的合格人員,負責學校圖書館的規畫及管理,由適當的職員支持,與學校社群內的所有人員一起工作,與公共圖書館等單位 保持聯繫。
學校圖書館員的角色不固定,在國家的法令與財務框架下,視學校的預算、課程、教學法而定。在此範圍內,學校圖書館員必須具備資源、圖書 館、資訊管理與教學等的知識,才能發展及運作有效的學校圖書館服務。
網路環境日趨普遍的情況下,學校圖書館員必須具備規畫及教導教師及學生所需的多種資訊處理技術。因此,他們必須受在職的專業訓練及發 展。
<運作與管理>
為確保有效及可靠的運作:
學校圖書館服務的政策必須明述與學校課程有關的目標、優先順序及服務。
學校圖書館必須依照專業標準運作及維持。
服務必須被學校社區全體成員近用,於在地社區內運作。
鼓勵與教師、學校高階管理層、主管、父母、其他圖書館員及資訊專業人員與社區團體合作。
譯自:
民進黨第十二屆第二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於9月30日通過「正常國家,幸福台灣」宣言,民進黨諸公認為該宣言事關重大,不但影響明年的總 統選舉,也是該黨團結的指標。
應教學需要,從圖書資訊學查考國家的意義,赫然發現,台灣人對於「國家」的認知過於狹隘,從被迫害幻想症的角度,陷自己於沒有退路的胡 同,進而怪罪想像中的敵人。
其實,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台灣都是「正常」的國家,沒有理由自貶身價。
71實體被聯合國排除
國家的定義有多個面向,從法律上來說,192個聯合國會員國及其觀察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事實上主權獨立的國家有9個,包括:已被24個國家承認的中華民國(台灣)。
已經獨立但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國家有6個,包括:阿布哈茲、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北塞浦路斯、索馬利蘭、南奧塞梯、德涅斯特河東岸共和
國。
2個沒有獨立事實卻被多個國家承認的國家:巴勒斯坦及西撒哈拉。
還有5個爭議性更甚於台灣的領地,包括:朱巴蘭、邦特蘭、喀丙達、科索夫、庫德。
58個屬地,分別被澳洲、丹麥、法國、荷蘭、紐西蘭、挪威、英國、美國等國管理。
有71個實體被排除在聯合國大門之外,如果,台灣的現況算悲哀,另外70個實體的人民不就每天以淚洗面,痛不欲生。
不該在短期議題打轉
依照國民所得,世界銀行把208個國家╱地區分為4類:年收入825美元及以下的低收入國有59個,年收入826至3,255美元之間
的中低收入國有54
個,年收入3,255至10,065美元之間的中高收入國有40個,年收入10,065美元以上高收入國有55個,其中有24國同時屬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
織成員國。
2006年,台灣的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為14,347美元,躋身高收入國的中段班,至少超越150多個國家,經濟實力到了這個階段,不必
再為一日三餐操心,應該思考生活品質、教育文化等長期目標,不必在短期議題上打轉,殺氣騰騰,弄得人心惶惶,以為世界末日快到了。
第
三世界一詞,起緣於法國經濟學者索維在1952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係指資本主義及共產主義以外的其他國家,多半為開發中國家。1991年蘇聯解體後,聯合
國提出人類發展指數取代第三世界一詞。度量人民的健康、教育情況和經濟表現,給予評價。在聯合國的公式裡,台灣的人類發展指數有多少呢?加入聯合國就知道
了。
赤貧家庭世代遭排斥
1957年,赫忍斯基神父與法國諾瓦集貧民區的家庭共同創立第四世界扶貧運動。這是一個對抗極端貧窮及社會排斥的國際組織,成員來自多
元的教育、文化與靈
修背景,有著不同的國籍及社經地位。第四世界揭露赤貧家庭世世代代遭受排斥的事實,不論是在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都存在著一群無法享受祖先遺惠的家
庭,日日為人性尊嚴而奮鬥。
對國家競爭力、經濟成長力等殺傷力議題,錙銖必較的同時,我們可曾從「正常」人的角度,思考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