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與資訊


毛慶禎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副教授
http://www.lins.fju.edu.tw/mao/works/collections.htm, 2003/12/7
  1. 實體館藏
  2. 電子資訊
  3. 閱覽方式
  4. 服務觀念
  5. 以學習充實生活
  6. 公共圖書館的業務指標

一、實體館藏

二、電子資訊

1980年代以來,電子資訊逐漸進入圖書館。依其放置地點,可以分為兩類:

以傳統思維方法,用自有的軟硬體設備,儲存電子資訊,自行編目及流通,屬於劃地自限的服務:
採取館外連結或鏡射站的方式,仰賴網際網路連線,唯一的風險是網路斷線:
本館館藏有兩種:
  1. 本館自行出版者,數位化舊有的館藏或出版新的數位館藏
  2. 購買已出版的數位資源, TEBNET 台灣電子書聯盟(http://tebnet.lib.fcu.edu.tw/)、全 國學術電子資訊資源共享聯盟(http://www.stic.gov.tw/fdb/)
網際網路資源以免費為原則,英文資料居多,中文資料也不少:
  1. 公眾資訊 - 無著作權爭議
  2. 自由資訊 - 著作權人志願釋出
  3. 政府資訊 - 法律規定必須公開
  4. 學術資訊 - 開放近用

三、閱覽方式

圖書館是公共空間,提供館藏及使用館藏的閱覽空間,在館藏稀少的時代,祗限館內閱覽,少數昂貴的館藏或具有爭議性的館藏仍限館內閱覽。

圖書館的閱覽環境無法與社會經濟條件配合時,在使用者要求下,採用館外閱覽的模式,增加館藏的使用頻率。

館內閱覽的配合:

館外閱覽的配合:

四、服務觀念

館藏減少資訊增加
服務重於館藏
遠距借書
借書不用還
隨手有資訊

五、以學習充實生活

生活的重心不是賺錢,也不是物質的享受,轉向心靈的平靜

六、公共圖書館的業務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