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邦交國
- 國家爭議
- 收入及債務
- 第三世界
- 第四世界
- 聯合國
「拚外交」好像等同於建立邦交的國家數, 本文試圖從圖書資訊學角度思考國家的意義。
根據2005年10月的資料, 有15個外國設有駐台使館,
47個駐台代表機構(亞太地區13個、亞西地區7個、中南美地區6個、非洲地區2個、歐洲地區17個、北美地區2個); 與22個國家有正式外交關係,
在89個外國設有駐台使館(北美地區2個、中南美地區21/12個、非洲地區9/7個、歐洲地區23/1個、亞西地區11個、亞太地區23/2個)。
國家的定義很糊糢, 祗能從幾個角度去觀察, 應該有243個實體包括法律上已經獨立的192個國家, 以及事實上獨立的9個國家。
法律上(De jure)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包括191個聯合國會員國及一個觀察國 - 梵蒂岡(羅馬教廷);
事實上(De
facto)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包括:
已被數十個國家承認的中華民國(臺灣), 既不是聯合國 會員國也不是觀察國之一;
已經獨立但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6個國家(de-facto independent states): Abkhazia [阿布哈茲, 1992年自喬治亞共和國獨立]、Nagorno-Karabakh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1991年10月自亞塞拜然獨立, 亞美尼亞承認]、Northern Cyprus [北塞浦路斯, 土耳其承認]、Somaliland [索馬利蘭, 1991年自索馬利亞獨立]、South Ossetia [南奧塞梯, 1991年自喬治亞共和國獨立]、Transnistria [德涅斯特河東岸共和國, 1990年獨立自摩爾多瓦]。
被很多國家承認卻還沒有獨立事實的2個國家: Palestine [巴勒斯坦國, 1988年獨立, 大部份地區仍被以色列控制]及Western Sahara [西撒哈拉, 1976年自西班牙獨立, 大部份地區仍被摩洛哥控制。
若干還有爭議的領地, 不屬於上述的類型: 至少包括: Jubaland [1998年自索馬利亞(Somalia)獨立, 靠近肯亞]、Puntland [邦特蘭, 1998年自索馬利亞獨立, 位於索馬利亞東北部]、Cabinda [喀丙達, 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安哥拉(Angola)飛地]、Kosovo [科索夫, 1999年後成為聯合國保護地]、Kurdistan [庫爾德斯坦, 1920年以來不斷爭取獨立, 橫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亞美尼亞及敘利亞諸國]。
37個有人居住的屬地:
澳洲有6個屬地: 亞什摩及卡地爾群島(Ashmore and Cartier Islands)、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科科斯群島(Cocos (Keeling) Islands)、珊瑚海群島(Coral Sea Islands)、賀得及麥唐納群島(Heard Island and McDonald Islands)、諾福克島(Norfolk Island)
法國有5個屬地: 法屬玻里尼西亞(Polynésie française)、法屬南方與南極領地(Terres australes et antarctiques françaises,TAAF)、瓜德洛普(Guadeloupe)、新喀里多尼亞(Nouvelle-Calédonie)、瓦利斯及富圖納群島(Wallis-et-Futuna); 3個集合領地(Collectivités territoriales): 馬約特(Mayotte)、聖皮耶與密克隆群島(Saint-Pierre et Miquelon)、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Wallis and Futuna); 3個海外郡(Départements d'outre mer, DOM): 法屬蓋亞那(Guyane française)、馬提尼克(Martinique)、留尼旺(Réunion)
英國有3個皇家屬地(Crown Dependency): 根西島(Guernsey)、澤西島(Jersey)、人島(Isle of Man); 3個屬地(Dependent Territory): 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皮特凱恩群島(Pitcairn Islands)、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South Georgia and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 12個海外領地(Overseas Territory): 安圭拉(Anguilla)、百慕達(Bermuda)、英屬印度洋領地(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英屬維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直布羅陀(Gibraltar)、蒙特塞拉特(Montserrat)、聖赫倫那(Saint Helena)及其屬地 Ascension Island、Tristan da Cunha、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Turks and Caicos Islands)、賽普勒斯英屬基地區(U.K. Sovereign Base Areas in Cyprus)
荷蘭有2個海外屬地: 阿魯巴(Aruba)、荷屬安的 列斯(Netherlands Antilles)
紐西蘭有2個自由結合區: 庫克群島(Cook Islands)、紐埃(Niue); 1個海外領地: 托克勞(Tokelau)
美國有5個無建制領地: 美屬薩摩亞(American Samoa)、關島(Guam)、北馬里亞納群島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波多黎各(Puerto Rico)、美屬維京群島(Virgin Islands)
3個由國際條約規範的地區: 芬蘭的奧蘭島(Aland)、挪威 的司瓦爾巴特群島(Svalbard)、中國的香港(Hong Kong)及澳門(Macau)
依照收入及債務, 世界銀行(World
Bank)把208個國家/地區分為幾類。依照收入, 分為5類:
低收入(Low-income economies) - 年收入825美元及以下, 包括: 布吉納法索、尼加拉瓜、查德、甘比亞、塞內加爾、索羅門群島、馬拉威、聖多美普林西比等59國
中低收入(Lower-middle-income economies) - 年收入826至3,255美元之間, 包括: 薩爾瓦多、馬紹爾群島、宏都拉斯等54國
中高收入(Upper-middle-income economies) - 年收入3,255至10,065美元之間, 包括: 哥斯大黎加、貝里斯、帛琉、巴拉圭等40 國
高收入(High-income economies) - 年收入10,065美元以上, 包括: 塞普路斯、科威特等55國, 其中有24國同時屬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成員國
高收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High-income
OECD members) - 年收入10,065美元以上, 包括: 美國、英國等24國
依照債務, 分為四類:
嚴重 - 貝里斯、查德、甘比亞、馬拉威、聖多美普林西比等52國
普通 - 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索羅門群島、巴拉圭等39國
低度 - 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塞內加爾等45國
未分類 - 帛琉、馬紹爾群島等72國
1947年至1991年間, 美國與蘇聯的競爭, 全球分為第一世界及第二世界兩大陣營, 相互敵視。
第一世界(first world)係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ern Atlantic Treatey
Organization, NATO)國家,
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意大利、希臘、土耳其、德國、西班牙等16國。
第二世界(second
world)係指華沙公約(Warsaw Pact)國家。除了南斯拉夫以外,
所有的東歐共產國家全部加入: Soviet
Union、Albania(稍後退出)、Bulgaria、Romania、Hungary、Poland、Czechoslovakia、East
Germany。
第三世界(third world)起緣於經濟學者Alfred Sauvy在1952年發表的一篇文章,
後來被南斯拉夫、印度及埃及等國引用, 係指共產主義及資本主義以外的其他國家。1991年, 蘇聯解體後,
第三世界一詞被聯合國的提出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取代。度量人民的健康、教育情況和經濟表現,給予評價:
人類發展指數介於0至1之間:
那裡有人被迫生活在赤貧中,那裡的人權就被忽視、剝奪,團結起來為使人權受到尊重,是我們神聖的義務。
-- 第四世界運動創立人若瑟.赫忍斯基神父(1917-1988)
國際第四世界扶貧運動(International Movement ATD Fourth World)是一個對抗極端貧窮(extreme
poverty)及社會排斥的國際性組織,這個人道組織的成員來自各種不同的教育、文化與靈修背景,有著不同的國籍及社經地位。
1957年,若瑟•赫忍斯基神父(Father Joseph Wresinski)和位於法國巴黎近郊諾瓦集貧民區(Noisy le
Grand)的赤貧家庭共同創立。他們向社會大眾揭露赤貧家庭世世代代遭受排斥的事實。他們很快地意識到對抗赤貧與保護人權是一場不可分割的奮鬥;不論在
是已開發國家
或開發中國家,都存在著一群無法享受祖先遺惠的家庭,他們就是日日為人性尊嚴而奮鬥的第四世界子民。
世界各地最貧窮的家庭拒絕聽任赤貧的擺布,不僅為他們自己也為所有的人,若瑟﹒赫忍斯基神父稱他們為「第四世界」。這個名稱源於
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底富米﹒德維力( Dufourny de Villiers
)等議員企圖在國王召開的三級會議上爭取「第四階級」的參與,以代表農村短工、乞丐、貧病者等, 處境最不利者組成的階級,但是其他三個階層拒絕了
他的要求。
二個世紀之後,出生赤貧的若瑟神父和其他家庭在這個歷史淵源中得到認同:他們也不斷地被拒絕、被排斥,卻不放棄為每個人的尊嚴、權利及價值得以
被承認而奮鬥。所以他們決定給他們的運動取名為「第四世界」。
尊嚴和勇氣之前,若
瑟神父和諾瓦集的家庭一起奮鬥,他們以圖書館、幼稚園和小教堂代替了食物和舊衣的救濟。同時,為了要面對造成赤貧的原因,他創立了第一個研究機構,並聚集
各個國家、各種領域的學者。這個運動重要的創舉之一在於打破傳統的救濟,並走向結盟。不再是非窮人前來援助窮人或向窮人建議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是被社會排斥的窮人要重新找回他們的位子,而且他們與其他人一起行動,凝聚各階層的公民共同拒絕赤貧與社會排斥。
這個運動很快就成為一個國際性的運動,經過無數的努力,在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勞工組織及 歐洲議會等單位, 取得非政府組織的發言與諮詢地位。
1987年2月, 若瑟神父在法國經濟社會委員會發表了一篇名為「極端貧窮與經濟社會的不穩定的報告 書」(Extreme poverty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insecurity), 在此報告中,他將極端貧窮定義如下:
安全感使人及其家庭得以承擔其職業、家庭及社會之義務,並得以享受其基本權利。 不穩定即意謂著缺乏安全 ,特別是失業帶來的不穩定。不安全的範圍可大可小,影響可輕可重 。不安全的範圍影響到存在的層面時,它的影響就持久不退,損害人們再次承擔責任,無法在可見的將來, 獨立地重新取得其權利時, 它就把人帶入極端貧窮之中。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的特別報告員 Léandro Despouy, 於1996年的「人權與極端貧窮的最後報告書」引用此定義。
赤貧不是一種宿命,無論是遭受赤貧者或認識赤貧者,沒有任何人願意聽任赤貧擺佈。赤貧是人為的產物,唯有人們團結一致才能消滅它。
對最貧窮的人而言,維護家庭生活是對抗赤貧的第一步 。世界上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窮人是兒童,他們的父母要留傳給他們的絕非赤貧,而是他們的耐力與希望、對團結關懷的渴望、愛人的能力及改變現狀的意志。所以, 第四世界是一個家庭性的運動。
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建立一個正義、和平與友愛的世界,然而,唯有最貧窮的家庭成為
完全的參與者時,這些努力才會有效果。以赤貧者為絕對優先,並不是一種奢侈,而是一種必要性,因為它是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權利、尊嚴及人性中被尊重的保
證。
第四世界運動的成員
第四世界家庭
貧窮家庭在第四世界這個稱呼中得到歸屬與認同。透過這個屬於他們的運動,每天對赤貧的搏鬥已不是一場孤獨的奮戰,而是整個族群拒絕赤貧的表 達。團結一致, 他們培養自己在這場奮戰中需擔負的責任。
長期志工
第四世界家庭由一群選擇和貧窮家庭的生命相連結的長期志工所支持的,他們隨時準備出發到需要他們的地方。目前全世界共有350位全職 志工,他們來自不同國籍、職業、靈修及政治背景,有些獨身有些成家,他們分佈在世界24個國家。他們分享赤貧家庭的日常生活 ,並投身在 55種不同的抗貧計劃中,他們過的是團體生活,同時也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完成使命。所有的志工,不論年資 ,每月領取同等的津貼,以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他們不斷地以赤貧家庭的生命陶成自己,並日復一日地寫下他們從最被排擠的族群中所學習的一切 ,特別是他們對生命最深的渴盼,這些記憶建立了第四世界運動行動的基礎。
盟友
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的人與最貧窮的家庭結盟,社會上各個領域都有第四世界的盟友,他們的使命是改變大眾對赤貧者的態度與偏見,並喚起對窮困者 的團結關懷,是希望赤貧家庭能在職業、社會、政治及宗教生活等層面成為完全的參與者。大部份的盟友貢獻空餘的時間,但 也有些盟友獻上所有的時間為使最貧窮者的勇氣與渴望能被認識,另一些人減少自己在專業上的工作時數為能更自由地投入這場奮鬥。
志工及盟友團體深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澳洲、印度洋地區及歐洲,和貧窮家庭一起發展能夠實現下列理想的各種活動:
每個家庭都有機會取得必要的資源,以維護家庭安全,包括安全合宜的住宅、充分的健康醫療照顧、就業機會、撫養孩子的權利等。
使每個人都有機會得以求知及接受職業訓練,這些行動計劃特別建立在知識的分享之上,為使貧困家庭有機會學習新的技能、新的遠景,完全參與現 代化的進 程。目前已發展出幼稚園、街頭圖書館、知識俱樂部、讀書會、職業晉升工作坊、資訊俱樂部等。
使貧困家庭有機會公開表達自己、認識並維護自身的權利,目前已有第四世界平民大學,大學與第四世界的知識交流計畫及各種研討會。
各地的志工每日記錄他們從貧窮家庭身上所學習到的一切,並以最貧窮的家庭之參與情況,來做計畫及評估。第四世界運動也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一
些活動,以推
動公民一起拒絕赤貧,例如:大型公開活動、請願、展覽、演講等。
此外,第四世界運動也主導一項重要的行動計畫,此計畫使第四世界家庭在歐洲及國際性的組織擁有出席及發言權。
為支持上列行動,第四世界運動發展出一些明確的方法:
窮人歷史博物館:企圖 重建窮人的歷史,並使第四世界運動發言的真實性獲得保證,另一方面也使第四世界的行動計畫有了可靠的依據。
人類關係研究訓練中心(L'Institut de Recherche et de Formation aux Relations Humaines):學習並傳遞第四世界的歷史,分析貧困家庭被排斥的結構性因素,並提出解決方式。它也提供第四世界的成員及一般社會大眾訓練的機會。
國際赤貧永久論壇(Le Forum permanent):由散布在全世界116個國家投身服務赤貧家庭的朋友組成,這些朋友分屬一些地方性的小機構或孤單地為窮人投身,第四世界以通信的方 式和他們保持聯繫,並定期為他們舉辦一些國際性的研討會。
塔玻里兒童運動(Tapori):以最貧窮的孩子為核心,發展各種不同出身背景的孩子之間的友誼。
第四世界青年運動:結合年輕人一起對抗赤貧的運動。
面對赤貧家庭的痛苦,我見過各式各樣的反應,有人逃避、有人不瞭解、有人馬上掏錢包,或問:「我們該一起做些什麼?」把最貧窮
的人的痛苦和勇氣放在我們面前,為的是改變我們的眼光;如果我們的眼光不改變,如果我們不把窮人看成是變革的主體和伙伴,窮人的歷史將繼
續被慈善救濟所圍繞而無法改變。
10月17日那天,將是我們向赤貧家庭表達感謝的日子,因為他們毫無保留地教導我們什麼是赤貧。這些第四世界的家庭讓我們明白:加諸在他們身上的判
斷,
屈辱了他們,並阻止他們前進。這些沒有收入的母親被指責為無能教養子女;這些家庭的父親,在不斷的失望中繼續找工作,被指責為懶惰、遊手好閒;他們教導我
們最貧窮的人是多麼渴望自由!這些老師教導我們:生活對他們來說是那樣地艱困,不是因為他們一無所有,而是我們加在他們身上的眼光。
第四世界的家庭讓我們慢慢地
用另一種眼光來看人類及這個世界,他們培養我們一個新的敏感度。他們要求於我們的是:沉思、靜默與尊敬。他們更要邀請我們追念那些因饑餓、暴力及無知的痛
苦而死去的人,還有那些每天被赤貧壓垮而不斷逝去的人。
此外,這個日子所蘊涵的另一層意義是:不丟下任何人孤獨地為窮人投身。「痛苦是窮人唯一的聲音」,全世界有那麼多的人回應了窮人的召喚,但是,很多
時候他們的投身要面臨很大的孤獨及不安全感;而且,他們所能擁有的支持和援助也相當有限。因此,10月17日,也是一個相遇的日子:窮人和富人的相遇、政
府和民間的相遇、投身者和投身者間的相遇,為的是不讓任何人覺得孤單,切望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力量,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到底。
巴黎自由人權廣場上的石碑繼續向我們呼喚:
那裡有人被迫生活在赤貧中,那裡的人權就被忽視剝奪,團結起來為使人權受到尊重是我們神聖的義務。在這天,我可以做什麼? 您可以與您的朋友或在您所屬的機關團體內紀念這個日子, 您可以邀請學校或俱樂部的兒童或少年為這個日子留下痕跡, 您可以參與鄰近地區相關的活動, 讓最貧窮的家庭的聲音被聽見,讓社會大眾意識到他們的存在, 讓對赤貧者有歷史性意義的地方留下見證。
聯合國在2005年界定50個最不發達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ires):
最不發達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DC)
內陸型開發中國家(Landlocked developing countries, LLDC)
小島型開發中國家(List of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SIDS)
亞洲(10國): Afghanistan、Bhutan、Bangladesh、Cambodia、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Maldives、Myanmar、Nepal、Timor-Leste、Yemen
非洲(34國): Angola、Benin、Botswana、Burkina Faso [布吉納法索]、Burundi、Cape Verde、Central African Republic、Chad、Comoros、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Djibouti、Equatorial Guinea、Eritrea、Ethiopia、Gambia [甘比亞]、Guinea、Guinea-Bissau、Lesotho、Liberia、 Madagascar、Malawi [馬拉威]、Mali、Mauritania、Mozambique、Niger、Rwanda、Sao Tome and Principe [聖多美普林西比]、Senegal、Sierra Leone、Somalia、Sudan、Togo、Uganda、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Zambia
大洋洲(5國): Kiribati、Samoa、Solomon Islands [索羅門群島]、Tuvalu、Vanuatu
加勒比海(1國): Haiti
31個內陸型開發中國家, 包括 Malawi [馬拉威]在內。
37個小島型開發中國家, 包括 Sao Tome and Principe [聖多美普林西比]、Solomon Islands
[索羅門群島]在內。
您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