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術應用>校園上網規矩難制定,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4_no-2_99-3-2.html#title7  

  2. 學術應用>非營利機構與網際網路,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4_no-2_99-3-2.html#title9

  3. 學術應用>網路過濾軟體的爭議,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4_no-4_99-3-16.html#title3

  4. 學術應用>兒童網路使用規範,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4_no-6_99-3-30.html#title3

  5. 學術應用>網路教育出現障礙,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4_no-8_99-4-13.html#title2

  6. 學術應用>搭配網路的教科書,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4_no-9_99-4-20.html#title2

  7. 學術應用>留學美國免備2B鉛筆,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4_no-10_99-4-27.html#title12

  8. 學術應用>臺灣學術研究網路TANET/I2即將上路,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5_no-1_99-5-4.html#title5

  9. 學術應用>網際網路作為人道援助,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5_no-1_99-5-4.html#title6

  10. 作者的話,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5_no-2_99-5-11.html

  11. 學術應用>俗擱大碗的網路大學,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5_no-3_99-5-18.html#title3

  12. 學術應用>大家一起找外星人,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5_no-3_99-5-18.html#title4

  13. 學術應用>網路上不准有製造炸彈資訊,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5_no-4_99-5-25.html#title11

  14. 學術應用>美國政府資訊完全免費,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5_no-4_99-5-25.html#title12

  15. 學術應用>圖書館將關門大吉?,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5_no-8_99-6-23.html#title10  

  16. 學術應用>美國的化學工廠危機應變資料不准上網,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5_no-9_99-6-30.html#title11

  17. 技術標準>高頻寬的電力線,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5_no-9_99-6-30.html#title12

  18. 學術應用>網路成為妄想症來源,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2_99-7-14.html#title12

  19. 學術應用>舊電腦變出新把戲,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3_99-7-21.html#title6

  20. 學術應用>互動式文件,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3_99-7-21.html#title7

  21. 學術應用>像是雙面刃的網路匿名性,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4_99-7-28.html#title7

  22. 學術應用>美國公務人員上網規定,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4_99-7-28.html#title8

  23. 學術應用>美國最早的BBS向Y2K投降,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6_99-8-11.html#title8

  24. 學術應用>教科書網路化,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6_99-8-11.html#title9

  25. 學術應用>解放聽障人,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6_99-8-11.html#title10

  26. 學術應用>圖書館外借量劇增,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7_99-8-18.html#title10

  27. 學術應用>美國政府資訊完全免費,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8_99-8-25.html#title3

  28. 學術應用>利用網路進行全國普查,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8_99-8-25.html#title4

  29. 學術應用>.edu的分配權之爭,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8_99-8-25.html#title5

  30. 學術應用>學位論文上網,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9_99-9-1.html#title8

  31. 學術應用>監聽加解碼鑰,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10_99-9-9.html#title9

  32. 學術應用>教學評鑑,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10_99-9-9.html#title10

  33. 學術應用>學校裡的網路商機,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10_99-9-9.html#title11

  34. 站台介紹>聯合國設立對抗貧窮網站,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11_99-9-16.html#title10

  35. 學術應用>網路授課麻煩多,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13_99-9-29.html#title12

  36. 學術應用>課堂筆記上網,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6_no-13_99-9-29.html#title13

  37. 新聞焦點>自由撰稿者發筆小財,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7_no-1_99-10-6.html#title1

  38. 學術應用>上網「標」課,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7_no-1_99-10-6.html#title7

  39. 學術應用>搜尋引擎不符使用者期望,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7_no-2_99-10-13.html#title7

  40. 學術應用>DIALOG再出發,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7_no-3_99-10-20.html#title7

  41. 學術應用>利用網路招攬學生,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7_no-3_99-10-20.html#title8

  42. 新聞焦點>公開課堂筆記的網路業者可能將挨告,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7_no-4_99-10-27.html#title2

  43. 學術應用>核發網域單位又添十一家,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7_no-5_99-11-3.html#title10

  44. 學術應用>錢賺愈多 分數愈高,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7_no-6_99-11-10.html#title2

  45. 新聞焦點>新的音樂技術與服務讓傳統唱片業者大傷腦筋, http://dns.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8_no-10_00-3-29.html#title3

  46. 學術應用>網路時代挑戰專利圖書館, http://dns.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8_no-10_00-3-29.html#title8

  47. 新聞焦點>ICANN在歐洲踢到鐵板, http://dns.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9_no-10_00-6-7.html#title2

  48. 新聞焦點>網路管制軟體碰到鐵板, http://dns.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9_no-11_00-6-14.html#title1

  49. 學術應用>圖書館外借電子書, http://dns.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vol-9_no-11_00-6-14.html#title7

學術應用>校園上網規矩難制定

美國校園內最近發生一件事,凸顯學校在制定公共上網政策時面對的難題。

為了撰寫一份與箝制攻擊性言論與圖像有關的報告,美國南猶他大學的一名學生Michaun Jensen在電腦教室中連上了色情網站。管理人員在接到另一位學生的抱怨之後,對三年級的Jensen提出警告。沒想到之後當她的螢幕上出現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獨裁者照片時,Jenson就被趕出了教室。

其實依照南猶他大學的規定,這件事完全沒有爭議。因為全體教職員及學生都不得利用電腦「擷取、儲存或展示」任何與「種族歧視」或「有爭議」的資訊。不過Jenson的所為到底是為了學術研究,而她的教授也以圖書館內都可以擺一大堆有關希特勒的書籍,甚至保存完整的花花公子雜誌而提出質疑。

所以問題點可能在於該校的規定太過「明確」。一般認為,祗要是以教育為出發點,任何資料應該都是可以被接受的。至少,在同一教室裡的學生,不管其文化背景為何,祗要大家都覺得還好,就應該可以接受。(毛)

學術應用>非營利機構與網際網路

當許多商業公司都想藉由網際網路來發大財的同時,許多如慈善事業等非營利機構也想到要利用網路來募款。

而或許正是因為大多數的網路族都具有中上收入、不錯的工作,以及年齡分布在21∼45歲等特質,因此作者調查發現,在非營利機構網站的訪客中,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有捐款的意願。而年齡19∼45歲、上網2年至3年者則是最有可能捐款的一群。

當然非營利機構網站的功能也不全在募款,招募義工與宣揚理念同樣相當重要。而利用電子郵件與外界保持密切聯繫則是另一種低成本與高效率的方式。如果您想知道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如何能藉由網路,將外界的捐款金額提高三倍的話,請參考本期的First Monday雜誌。詳見 http://firstmonday.org/issues/issue4_2/mjohnson/。(毛)

學術應用>網路過濾軟體的爭議

學校或圖書館等公眾場所的資訊,是否應該經過篩選,以保障大眾的利益,一直是教育及人權的話題。而隨著國內擴大內需方案的實施,許多中小學電腦教室即將在六月上網。從保護兒童及青少年的立場思考,安裝網路過濾軟體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把學童送到學校或公共圖書館等場所時,絕大多數的家長都信任學校及公共圖書館的專業,相信他們會以專業的態度,提供安全的資訊環境給學童。在這樣的前題下,美國聯邦政府就在合約中明定,凡是接受聯邦政府輔助的網路設施,都必須安裝網路過濾軟體以保護學生。

然而,這個議題仍有不少可議的空間:(一)中小學教育是地方的權限,中央政府不該插手,所以是否安裝網路過濾軟體,不需聯邦政府操心﹔(二)網路過濾軟體常把環境保護等有爭議的網站阻絕在外,還需勞動教師以人工方式逐一放回去,增加教師的負擔﹔(三)不符合教育目標者包括電腦遊戲,而不是只有色情資訊,可惜那並不在網路過濾軟體處理的範圍內。

所以,美國的若干教育學者仍相信,增強評鑑網路資源的能力,才是網路時代的學習重點。能夠靈活地運用網路資源,遠比安裝網路過濾軟體具有正面意義。(毛)

 

學術應用>兒童網路使用規範

國內中小學的資訊教育及相關設備,即將在今年六月全面配置完成,相對的配套辦法也陸續成形中。但是保護學生不受不良資訊侵擾的辦法,卻沒有進一步的消息。

在教育部主導的「資訊教育擴大內需方案」之下,部份學校已有連線設備,與網際網路相連。對於尚未成年的學生,學校和家長都有額外的責任進行保護及指導,避免他們過早曝露在不當資訊之下,造成身心發展的負面影響。

截至目前為止,教育部制定了「台灣學術網路使用規範」及「台灣學術網路管理原則」兩份文件,企圖藉此保護學生。萬一發生違法事件時,則依照「台灣學術網路連線單位配合防治網路犯罪處理要點」, 要求學校配合檢調單位,消弭網路犯罪。

這樣子夠了嗎?美國各地的教育主管當局早就被要求必須針對兒童,制定兒童網路保護法,以保護學生不被色情等不良資訊污染。而每位家長也都會收到該規範的複本,並且簽署以示負責。而美國圖書館協會及紐約公共圖書館等組織,也都分別提出建議。

相對來看,我們似乎相信給學者及大專學生用的規範,也能適用於未成年的中小學生。這樣的情況著實令人擔心。(毛)

學術應用>網路教育出現障礙

儘管遠距教學或利用網路從事教育工作,已是各界的期待。但是由美國學術界最近發生的兩件事來看,類似的教育變革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首先,完全依賴網際網路進行授課的瓊斯國際大學(Jon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日前破天荒地被主管當局承認其所授與的學位有效之後,擁有45,000名會員的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AUP)竟立即發表反對聲明。主要理由有三點:(1)授課內容並不是由主授教師決定,違反學術自由;(2)全校祗有兩位專任教師,其餘均是兼任;(3)不重視研究和出版,純綷以教學為主,剝奪教師的天職。

第二件事則是關於加州虛擬大學(California Virtual University)。當初推出時曾經相當轟動,而過去一年來也已經有25,000人註冊選課。但是最近其校務主導權卻轉移給參與的實體大學,也就是只把加州虛擬大學視為一個網站,所有的作業仍轉回原來的授課大學。雖然對修課的學生沒什麼實質的影響,但無形中卻承認網路祗是輔助工具,不能和面授相提併論。

面授為傳統的教育方式。以國內為例,即使在空中大學修課,每學期也需要參加四次面授。不過從87學年度第二學期開始,該校已經有若干課程是採上網面授的方式,雖然仍有二至三次的紙本作業、期中考和期未考的筆試,不過仍以電子郵件作為傳道授業的管道。如果這個方式行得通的話,勢將改變高等教育的教學媒介。

教育部曾勉強在有條件的前題下,承認外國學校在台開授的面授課程,但還不曾思考過任何不需面授的課程。看來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讓網路被認證為正式的教學工具,將遠距教學視為一種正式的教學方式。(毛)

學術應用>搭配網路的教科書

1999年秋季,美國將出現第一本搭配網路使用的教科書,把網路的特性融入教科書裡。

由科學教師職業協會所發起的SciLinks計畫,雇用6位全職工作人員與若干兼職的教師及大學生,與出版社共同製作教科書。從網路裡,刪除那些資訊錯誤、廣告導向及畫面不協調的網站,把適合的網站過濾出來,讓教師可以輕鬆的運用這些網站,補充教科書的內容,不必以蒐尋引擎去找,更省去自行判斷的辛勞。

在閱讀、社會科學及數學等變動較快的領域裡,網站與教科書合作最為速配。不只是補充教科書,甚至改變教科書原來的編寫方式,把細節及變動的部份放在網站上。另一個Eduplace網站也朝著類似的目標前進,更有趣的是,紐約時報把新聞編輯下來,成為紐約地區各級學校的補充教材,不但有學生讀的基本資料,還為老師設計教案,為家長準備討論題材,充分運用原來祗有短暫生命的新聞。相關網址 http://www.SciLinks.org/
http://www.eduplace.com/ (毛)

 

學術應用>留學美國免備2B鉛筆

進入美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必備的GRE考試,改為電腦應試,祗需揮揮滑鼠,就可以了。從1999年四月中旬開始,美國的應試者必須面對電腦螢幕,台灣之類的海外地區,還有一段緩衝期。

有些學者擔心取消筆試的決定或許太急促點,畢竟從二次大戰以來,GRE的筆試已經進行了五十多年,是否能給社會大眾更多的緩衝時間呢?有些人比較能夠在筆試上發揮,驟然的改變,很可能軛殺一個原先存在的機會。最極端的例子是,筆試成績在前面的8%,但是電腦應試的成績卻落到84%之後。

電腦應試並不等於筆試的電腦版,先從中等程度的考題開始,答對了,電腦再出難一點的考題;答錯了,電腦調整成較容易的考題,幾經來回,最後就可以判定應試者的程度。應試者沒有機會先做其他題目。

GRE主辦單位表示,電腦應試經過三次周密的演練,在數千名應試者間測試過,應該不會造成應試者的明顯不適。並認為電腦應試至少有四個特色:(1)立即評分,不必花幾週的時間就可以知道成績;(2)考試時間縮短,程度愈穩定者,應試時間愈短;(3)考場環境舒適,不必忍受硬梆梆冷冰冰的大考場;(4)場次增加,試區擴大,全美國有230個考場及80個大學考場,每年有150天可以應考。

國人熟悉的TOEFL和GMAT也已經採用電腦應試,美國的護士和建築師專業考試也是電腦應試,甚至大學部的SAT也不例外。所有的題庫和軟體都透過網際網路傳送,全世界採用相同的標準,即時準確公平的測出應試者的程度。畫重點圈提示的日子,已經過去了,等到相關配備再進步些,或許還可能給個段落,顯示問題,應試者用滑鼠調整的句子的結構,前後挪動,完成作答。(毛)

 

學術應用>臺灣學術研究網路TANET/I2即將上路

1999年3月23日,國科會開始接受學術單位的申請,將於1999年5月正式開放臺灣學術研究網路,也就是俗稱的下一代網網際網路。早在去年10月,臺灣學術網路對外的頻寬中,已被撥出三分之一的容量(15Mbps),以實驗為名,透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所屬的高速研究骨幹網路(vBNS), 連接上美國政府自1997年10月開始運作的下一代網際網路計畫(NGI)。

下一代網際網路計畫的目標是結合現有的研究計畫,將傳輸提昇至現有的百倍或千倍,其原始目的是提高美國本身的競爭力。所以,學術性的研究計畫只能在百倍架構下執行。至於千倍速度的架構,專屬於美國國防部DARPA的超級網(SuperNet),其他單位無從參與。

下一代網際網路計畫研究的議題包括科技合作、數位圖書館、分散計算、隱私權、網路安全與遠端操控。可以應用的領域有基礎科學、危機管理、教育、環境、美國聯邦政府的服務、醫療照顧及製造業。

為了疏解臺灣對外頻寬的窘狀,臺灣學術研究網路的參與計畫將依對外連線的權限,分為兩個等級: 享有國內及國外網路服務的服務類(Tier 1),以及除非另行申請獲准,祗能享有國內網路服務的夥伴類(Tier 2)。

將臺灣學術研究網路計畫放在整個學術環境裡,會有矛盾及何不食糜的感覺。為了提昇傳輸能力的計畫,必須先從擁塞不堪,幾乎不能動彈的對外頻寬裡,撥出大量的資源。民主國家施政的重點是最基層的學習及生活,為了參與遙遠的可能前景,犧牲大量的現有資源,有點主從不分。

幾乎每個使用臺灣學術網路的青年學子,面對網路塞車時,只有黯然另備商業ISP撥接帳號一途,可以證明改善TANet的傳輸功能的確有其急迫性,而其分配資源的方向也還有值得檢討的空間。(毛)

 

學術應用>網際網路作為人道援助

人道援助不祗是糧食、衣物及醫療。由三個人道援助團體組成的全球學習聯盟(Alliance for Global Learning, AGL),把網際網路當成援助的標的,將教育科技援助至開發中國家。

過去三年來,學校上線(School Online)團體曾協助美國五千多所偏遠地區的學校上網;世界發展連線(World Links for Development, WorLD)組織,曾對14個開發中國家提供網際網路連線、教師訓練、 教學內容、通訊政策指導等方面的服務;讓中南美洲、非洲及中東等受援學校透過網際網路和已開發國家的伙伴學校進行教學合作。國際教育及研究網路(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 I*EARN)團體,在協助開發中國家的教師及學生上網方面,也有11年的經驗,曾在52個國家三千多個學校有服務經驗。 這個聯盟計畫在下個年度內,將整套的教育科技服務移植到20個開發中國家,每個國家設立十個網路中心,透過科技轉移、教師訓練及合作方案,強化開發中國家的教學活動,推動平等的資訊流動機會,促進全球的互相瞭解,讓全球公民化早日到來。

每個網路中心將有一個資源中心及五個衛星學校,資源中心內有10-15部電腦連線至伺服器,再透過撥接或固接方式上網,資源中心扮演衛星學校及附近社區的教師訓練及課程規劃的角色;衛星學校將配備一部電腦及大型螢幕,供大班教學用。(毛)

相關網址: AGL http://www.global-learning.org
Schools Online http://www.schoolsonline.org
World Links for Development http://www.worldbank.org/worldlinks
I*EARN http://www.iearn.org
NetEvents http://www.netevents.org

 

作者的話

從正午十二點至隔日凌晨四點,不准從臺灣學術網路出國,必須先設定各單位的代理主機,再代理至教育部的代理主機,這是TANet 技術小組的會議決定。

據稱,臺灣學術網路已有128萬個使用者,是臺灣最大的ISP;然而,除了中央研究院及國家高速電腦等單位之外,根據臺灣學術網路骨幹流量統計,任何時段所有的頻寬都是滿檔,塞車尚不足以形容其實情,閘道封閉比較合理。

根據臺灣學術網路本身的記錄,截至1998年10月為止,共有1,732個連線單位,也就是強迫這些單位都必須安裝代理主機,一個代理主機以十萬來算,就有將近兩億的商機,應該也算配合「擴大內需」吧!

其實,大概沒有那個商業性的ISP會要求它的專線客戶必須安裝代理主機,不准專線客戶的撥接用戶直接對外連繫。這種行為很官僚,有點像是:郵局要求每個人開立郵政信箱,以方便郵差送信;學校要求每個學生住宿,以方便指導學習;警察要求建立全民指紋檔,以方便查案。

臺灣學術網路解決問題的決心,值得佩服,可惜方向弄錯了,應該向行政院要求經費的再分配,向立法院爭取經費的合理化。稍為細算對外的頻寬,號稱最大ISP的臺灣學術網路恐怕有點虐待它的客戶,即使保守如中華電信這樣的ISP,也不會挾著行政優勢欺負客戶。

中山高塞車就該建第二高,鐵路局一票難求就該建高鐵,網路動彈不得就該擴建頻寬;至於高承載計畫、限購張數、出國管制,應該只是短期應急的措施。

—毛慶禎

 

學術應用>俗擱大碗的網路大學

你能想像嗎?50個教授在50個大學裡講授50種不同內容的中國通史,而且已經重複了50年,這就是現在的大學教育。

工業革命以來,教育市場就沒什麼改變,始終是高成本低收益。校舍建築和設備、教師薪資及退休金等固定費用,佔了絕大部份的成本,以致需由政府補助或校友捐獻才能夠生存。估計美國的成人教育每年有三千三百億美金的市場,台灣高等教育環境下的80多萬名在學學生,則相當於四百億新台幣的成人教育市場。這麼大的市場需要新的刺激,加速更新。

答案就是網際網路!如美國最大的成人教育機構紐約大學,從1998年開始就籌畫一系列的網路課程,打算批發給其他大學,藉以和鳳凰城大學之類的學校競爭。鳳凰城大學是美國收益最高的大學,也是美國最大的私立大學,在全美32州、波多黎各及倫敦都設有校區,學生總數高達六萬六千人,每年的收入高達二十三億美金;完全仰賴網際網路型的遠距教學,才能夠在低成本高品質的前提下,提供商學、教育、醫學及資訊技術方面的課程。

網際網路不只是舊體系下的新工具,本身就可以開創出新的領域,有點像是福特汽車公司當年開發國民車,徹底改變汽車市場的觀念及價值。網際網路應用於成人教育方面,可提供標準化的課程,指向全球市場,快速的反應知識變化,減少純學術研究的費用,以兼任教師取代專任教師,管制成本的同時,又能夠提昇教學品質。把研究出版等項目逐出大學,回到以教學為主的大學。

教育學程是臺灣最熱門的成人教育,最近幾年呈現供不應求的現象;若以網際網路為工具,現有的資源為前題,不但可以立刻提供大量的課程,紓解教育市場的教師荒,甚至可以更進一步的提昇其教學品質。在網際網路裡,教育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校區,在乎學到什麼,而不必介意在那裡授課;以網際網路為介質的成人教育,學生可以決定教育的時間及場所,不必等待老師親授重複的教材。

教育部剛允許大學設立非同步遠距教學課程,也就是網際網路教學課程,朝著無實體建築無實體教師的網路大學又進了一步,希望台灣的大學能夠有開創性的思考,以網際網路的本質為出發點,架構符合現代社會的成人教育環境。(毛)

 


學術應用>大家一起找外星人

從1999年5月13日起,除了原有的Unix及Mac使用者之外,Windows的使用者也可以加入找外星人的行列。先下載一個特別的客戶端軟體,以及由無線電接收來的資料,構成的螢幕保護程式,利用執行螢幕保護軟體的時間,讓個人電腦執行找尋外太空文明的任務,任何人都可能成為第一個發現外太空文明的人,名留青史。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於1996年7月構思的尋找外太空智慧(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SETI)計畫,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推出可以讓大家參與的客戶端軟體,參與者祗要下載軟體及任意挑選的螢幕保護程式,即資料檔,就可以實質的參與這個計算。

無線電望遠鏡可以深入外太空,搜集無數的資料,但是卻沒有足夠的電腦來分析。David Gedye體認這個現象是執行分散運算的最佳場所,或許永遠不會有結果,但卻是最有趣及最富教育意味的一個計畫,它命名為 SETI@home ─ 在家找尋外太空智慧。

無線電波的頻率很廣,鑑於資源的有限性,SETI@home祗能夠持續的讀取2.5MHz寬的資料帶,再把整個資料帶分散為容易管理的10kHz(實際上是9675Hz)大小,大約含蓋107秒的資料,形成256個資料塊。每個螢幕保護程式,由這256個資料塊構成。

所有的計算及回覆動作,都在幕後執行,幾乎完全不影響使用者正常的操作。運用分散計算的技術,結合眾人的力量,David Gedye估計每五萬部電腦加入, 就相當於一部超級電腦的能力。

至於這個計畫到底在找什麼?為什麼選定這麼特定的頻率範圍?還有其他眾多的問題,在網路上都有答案。何不現在就去下載軟體及保護程式?也許你就是發現外太空智慧的第一人。(毛)

相關網址: http://setiathome.ssl.berkeley.edu/

 

學術應用>網路上不准有製造炸彈資訊

美國參議院於5月18日修正通過一項法案,凡公開講授及示範爆裂物資訊的行為,有「意圖」(intent)被用來觸犯聯邦罪行的可能時,將被禁止。同法案裡另一個重點是,為避免發生前述的可能,提供網路連線的業者有義務裝上過濾軟體,阻絕販售槍枝和爆裂物的網站。

本月在美國發生校園慘案後,嫌犯供稱依照網路上的資訊,而去製作爆裂物。因此,禁止在網際網路上出現相關資訊,將成為此法案的焦點。

原則沒有問題,但是何謂「意圖」?美國保護動物協會(Anaimal Liberation Front)提供資訊,教導支持者裝置爆裂物,啟動火警灑水器,以毀損庫存的皮毛,這是言論自由的表現,但其資訊可能被其他人拿來做違犯聯邦罪行。那麼什麼資訊不可以公開呢?美國有個判例,禁止反墮胎人士公佈協助墮胎者的私人資料;所以,怎麼樣才算是意圖觸犯聯邦罪行?

上週發生的聯華電信事件,已有人建立網頁,蒐集委屈者的名單,公佈董事長、總經理名單,列出主要投資廠商的名單。若再進一步把董事名單公佈,鼓吹委屈者杯葛投資廠商的事業,這種行為違法嗎?

此外,美國農業部和軍方的訓練手冊也都有製作爆裂物的資訊,而設在國外的網站也不是美國政府能置喙的。所以這個法案是徒勞無功的。(毛)

 


學術應用>美國政府資訊完全免費

政府資訊免費可不是說說而已,美國總統柯林頓的團隊可是玩真的。美國商務部和Northern Light公司合作的收費式政府資訊檢索網站Gov.search,5/18推出幾小時後,就被白宮的科技室(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硬是攔下叫停,因為這個檢索網站違反柯林頓宣示的 「政府的所有資訊都是公開的,沒有限制的」。

這個檢索網站的訴求對象為商人、研究員及律師,除了連結網際網路上和美國政府有關的網站之外,還包括商務部技術服務中心(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Service, NTIS)的商品文件。企圖將它建成美國政府資訊的入口網站,它的收費基礎不是資訊本身,而是尋找資訊的技術。

在免費的前題下,美國的行政、立法及司法部門各行其事,並沒有在網路上提供完善的政府資訊,審議中的法案、法院判例、完整的投票資料庫等,人民最需要知道的資訊,在網路上極難尋獲。

有商業需求的客戶,或許不會在乎那點檢索的費用,但是廣大的民眾呢?

我們的政府也有「政府便民服務電子窗口」,可惜裡面祗有連結和一個檢索的窗口,以五院及總統府公報為鍵詞敲入,什麼也沒有,可是「行政院公報」明明就已經上網了。

就免費的立場來說,我們的政府資訊以「使用者付費」為原則,以最該免費及公開的「政府採購資訊公告系統」來說,半年會費是3,600元,不退費,祗能查詢500次,擺明著愈少人用愈好。其實,不但應該免費,而且應要求所有的採購資訊祗能公告在這個系統裡,標單圖說等資訊也必須上網下載,最好來個網上開標,就像網路拍賣站一般,圍標一定成為歷史名詞。

350萬人上網,應該不是說著玩的,政府要帶頭做。「子率正,孰敢不正」。(毛)

相關網址:
http://www.usgovsearch.com/
http://www.service.gov.tw/
http://www.gazettes.com.tw/
http://web.pcc.gov.tw/

 

學術應用>圖書館將關門大吉?

日前英裔美籍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Jonathan Denton Spence在美國國會圖書館舉辦的研討會指出,圖書館將面臨關門的危機。

為了配合世紀末情境,美國國會圖書館從二十個主題檢視人類的知識,在開幕致詞時,史賓塞強調「網頁可以直接連到圖書的特定章節,這是紙本時代的作者所不能想像的......;透過掃瞄及辨認技術,檔案逐漸被移入電腦裡,研究者可以直接下載特定的片段。」

1904年時,義大利Florence市圖書館專家Guido Biagi曾在美國聖路易的一場研討會,提出類似的預言:「電力及飛船將縮短距離,電話將帶來即時的聲音,讀者將愈來愈少,聽書的人會愈來愈多」。

1980年代,F.W. Lancaster也曾預言,在電腦的助威下,我們將邁入無紙的社會(Paperless Society)與人類歷史一樣悠久的圖書館,直到最近百餘年才辛苦的逐步建立自己的學理基礎,卻屢屢遭受無情的揣測;套句中國的說法「圖書館又招誰惹誰了?」(毛)

 

學術應用>美國的化學工廠危機應變資料不准上網

美國的化學工廠必須向主管單位提報危機應變資料,同時也必須對社會大眾公告。然而,為了避免被恐怖份子按圖冀索,登門破壞,柯林頓政府要求該等資料不准上網,只能以紙本方式發行。

根據美國在1990年公佈的空氣污染防治法(Clean Air Act),大約有六萬六千多家化學工廠必須向環保署提出危機應變計畫書,也就是當工廠遇到緊急狀況時,所實際採取的應變方案。

然而,恐怖份子很容易依照這些計畫書的內容,挑選合適的攻擊對象;幾經考慮之後,柯林頓政府提出另一個法案,要求管制這類資訊,免除政府資訊公開法的監督。

6/9日通過的燃料管制法(Fuels Regulatory Relief Act),禁止將上述的應變計畫書上網,民眾仍可以公開取得紙本,卻很難取得多家的應變計畫書,有心破壞的恐怖份子無法取得電子版本,或以程式來篩選挑選破壞的目標。

主張政府資訊應全面公開的團體及個人,批評此種鴕鳥式的做法,認為它阻礙人民知的權益。(毛)

 


技術標準>高頻寬的電力線

頻寬提昇到每秒 2.5 Giga Bits,你覺得如何?這不是天方夜譚,美國達拉斯的Media Fusion公司真的朝著這個方向研發,並宣稱在一年之內可以走出實驗室,進行商業化。

將資料、聲音及影像等訊號,透過電力線傳送,屆時將對現存的電話及纜線的傳播方式,產生鉅大的衝擊。它的理論傳送速度是每秒10的18次方位元,最保守的估計,使用者端的傳送速度不會小於每秒2.5Giga Bits。

Nortel等公司早就在做電力線傳送訊號的研究,祗是還有很多技術的障礙待突破,Media Fusion公司的宣佈,的確讓業界嚇一跳。據稱在1999年底,將有1,500人的小規模測試,某歐洲電力公司準備出資六百五十億美元購買這套技術的使用權。預估明年量產時,整套設備的費用在70美元至150美元之間,還有調降的空間。

從400bps數據機一路走來,最新的頻寬以MB為單位,突然跳到以GB為單位的頻寬,不只是讓視訊會議普及化而已。

所以,還沒有使用網際網路的人別緊張,孫文主張的「迎頭趕上」時代,或許真的就來了;先起跑的人不見得會先到終點,GB頻寬下的網際網路會是什麼樣子,沒人能預測。(毛)

 

學術應用>網路成為妄想症來源

網際網路可能已經對現代的生活造成另一種影響─網路妄想症。根據最新的研究,確有此現象。

六月號的南方醫學報(Southern Medical Journal)登載南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的研究成果,網際網路已經繼共產黨、中央情報局及廣播電波之後,成為精神妄想症的最大來源。

根據該研究主持人Dr. Glenn Catalano的說法,所有的病患對電腦都不很熟悉,人類對不熟稔的事物害怕是很自然的反應。論文中記載有位舉槍自殺未遂的40歲男病人,相信有人在他的耳裡裝上網際網路蟲,讀取他的心智及思想。同時他也認為有人在他的網頁和四肢之間,做了連結,當按下特定鍵時,他的四肢就會顫動。

「你會看到有人覺得中情局很恐怖,有人害怕魔鬼,另外則有人畏懼網路。這全視病人的文化、環境與教育經驗而定。」一位精神學者表示。(毛)

 

學術應用>舊電腦變出新把戲

Pentium之前的舊電腦怎麼辦?照辦。安裝新的瘦身軟體,即使是80286等級的電腦,也可以有圖形介面、文書處理軟體、電子郵件軟體、試算表、瀏覽器、遊戲等,全部加起來,佔用不到10MB硬碟空間與640K隨機記憶體。

在電腦硬體日趨便宜的今日,誰還要舊電腦?祗好贈送給偏遠地區的學校或弱勢團體。每天上網幾個小時的都會上班族,很難想像還有多少人為了經濟因素無法使用電腦。同時,有很多舊電腦找不到新的主人,台灣號稱有四百萬人上網,還有一千八百萬人怎麼辦?

NewDeal是美國麻州的一家小公司,推出硬體要求很低的軟體,有上網軟體包、學校軟體包、程式設計包,使舊電腦立刻起死回生,再創新生命。

台灣有若干公司專長於舊電腦買賣,有些電腦公司員工擅長於到偏遠地區從事電腦方面的義工活動,不妨從網站下載該軟體試用。可惜的是, 目前祗有英文和西班牙文版, 不過該公司對中文版也很有興趣。有興趣的人道團體, 不妨再與該公司談談,他們對產品中文化有很高的興趣。(毛)

相關網址:http://www.newdealinc.com/

 

學術應用>互動式文件

互動式文件把初稿送上網頁後,讀者可以加入自己的意見,並且在小視窗裡看到所有讀者的意見。美國伊利諾大學教育學院研發的結果,徹底改變傳統的評審程序。

傳統的審稿過程很繁瑣,評審看過稿件後,把意見及稿件再交給下一位,評審是孤獨的。有了互動式文件後,不但評審可以即時地互相交換意見,還可以隨時與原著者溝通。

它的作法非常簡單,在伺服器安裝FileMaker Pro軟體,初稿及意見都存放在該伺服器裡。試用者的反應非常好,有效地集中原來散在各地的意見。

美國伊利諾大學教育政策系的Nicholas C. Burbules以互動式文件審查主編的教育評論(Education Review)線上雜誌,並且用以討論該系的發展方向及課程內容。不過,他也承認互動式文件帶來若干困擾,傳統上的出版就是定稿,有了互動式文件後,作者與讀者直接溝通,編者的角色變得很尷尬;著作權也是另一個難以界定的範圍,隨時都在修訂在狀態中,永遠不會定稿。

在現實環境裡,論文發表後的三個月,或許另一篇論文提出回應,然後再回應,再回應,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把整個觀念澄清;在互動式文件的環境下,這些程序都縮短了,甚至可能是即時的。

心動了嗎?別客氣,請下載來玩玩,祗是臺灣學術網路的用戶辛苦些,591連接埠被阻絕,無法連結,請改用其他的途徑。(毛)

相關網址: http://lrsdb.ed.uiuc.edu:591/ipp

 

學術應用>像是雙面刃的網路匿名性

拜網路的匿名特性之賜,深陷科索夫戰區裡的人能夠安全地讓外界知道戰爭的可怕;但是同樣的特性卻也讓種族岐視者有了偏狂的舞台。網路的匿名性像是一把雙面刃,令網路人及主管機關又愛又恨,在維護它的同時又想要管制它。

最近一期的資訊社會(Information Society)學報,將稍早的座談會記錄重新整埋,由學術的角度探討這個現象。

他們擔心不明究理的政客,可能冒失的企圖管制網路的內容,儘管匿名可能造成若干傷害,但政府還是不應插手其中,或設定若干限制。面對詐欺、白色恐怖等事件時,除了訴諸法律之外,以匿名方式設立網站,公開事實,也是對抗強勢團體的最佳手段。

該論文並指出網路匿名的幾項本質:匿名是中性的、匿名是人權之一(涵蓋在美國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權內)、網路世界應制定自己的匿名政策,以及上網者應被告知其個人資料可能被認出等。

從教育社會大眾著手是善用匿名性的最佳管道,網友應發展出自己的道德信條,ISP及機關行號建立自己的匿名政策是最直接的手段。(毛)

相關網址: http://www.slis.indiana.edu/TIS/abstracts/ab15-2/teich.html

 


學術應用>美國公務人員上網規定

5月9日,美國聯邦政府的資訊總署(Federal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s)聯席會議,批准一份備忘錄,同意公務員在特定條件下,可以用政府公物做私人的事,包括上網在內。

各級政府可以依照備忘錄所附的“「個人有限度的使用」包括資訊技術在內的政府公務設備綱領”(Recommended Executive Branch Model Policy/Guidance on 'Limited Personal Use' of Government Office Equipment includ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自行決定本單位的政策。各級政府不必再傷腦筋制定自己的辦法,祗要拿這個綱領為藍本,稍做修改,就很好用了。

這個綱領主張,公務員在三個大原則下,可以使用政府公物做私人的事:(1)不得在上班時間內為之,不得影響工作效率,只會增加少許政府支出;(2)不能收送電子卡片、影片、圖檔及音檔等耗用大量資源的事,拖慢整個網路效率;(3)也不可以傳送連鎖信及色情相關事宜,對新聞群及BBS張貼未經公開的政府資訊更在禁止之列,不能從這裡參與任何政治活動,以及遊說的行為。違反規定者,將受到處罰,輕則不准再享有這個權利,嚴重的話則送法辦。

除了受美國公務員道德倫理標準(Standards of Ethical Conduct)的約束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政府公務是沒什麼隱私權的,網管或行政主管可以隨意的監看所有的電子信件,所以這個綱領可不是說說而已,有執行的管道。(毛)

相關網址: http://www.cio.gov/perusememo.htm

 

學術應用>美國最早的BBS向Y2K投降

美國俄亥俄州凱西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克利夫蘭公開網(Cleveland Free-Net)是美國最早的BBS之一。該站建立於1984年,全盛時期每天上網人數多達萬人,現在還維持七千人左右。

該BBS的程式無法辨識公元二千年,重新撰寫程式非常不合經濟效益,而且現代的科技可以打造更有效率的電腦社區網路,沒有必要留戀文字型的BBS。

凱西大學因此決定讓公開網早日脫離苦海。9月開學後,將以CWRUnet這個新系統取代它,密碼、電子郵件及新聞群等將全部轉到新系統;9月1日起不再提供聊天室及新聞,9月30日將全面關閉。

台灣的BBS會遭遇同樣的命運嗎?(毛)

 


學術應用>教科書網路化

除了電腦領域之外,教科書附有光碟片的情形並不普遍。倘若光碟片中還具有可連結至網路的參考資料,則是相當符合現代腳步的思考。美國真的有這種教科書。

光碟片不僅含有整本書的內容,重要術語及觀念都被超連結至網路的特定位置,把游標指向哲學大師「Thomas Aquinas」的名字,就可透過網路連結出去,看到該大師的傳記資料;在宗教改革「Reformation」名詞點一下,連結至另一個網頁,詳述該運動的前因後果。

面對MTV養大的孩子,教師必須把網路及互動式教材帶入課程裡,才能啟發學生的情緒。有的出版社甚至跳過光碟片階段,直接提供網路下載及列印服務。

教科書網路化後,出版社的製作成本大幅降低,管銷作業也容易多了,所以售價也比紙本便宜許多,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資料的更新變得非常容易,「過時」的知識幾乎不會再出現在課堂上。

1980年代的研究顯示,紙本的接受度遠高於電子本,但是1999年的螢幕解析度已經完全不同了,電腦的處理速度也不能相提並論,網路版的教科書還是很有機會的。學生喜歡在紙本上畫重點、記心得、寫筆記,Gooey之類的軟體也可以對網頁做同樣的事,甚至還可以和其他的同學在網路上討論,祗是新的技術總讓人有點不放心而已。

國內的輔仁大學剛批准了一個教科書網路化的計畫,希望把該校的共同必修課「大學入門」的內容,全部網路化。成效如何,且讓我們拭目以待。(毛)

 


學術應用>解放聽障人

透過電子郵件及聊天室,聽障與否根本不是溝通障礙,或許還有助於集中注意力;網際網路的世界裡,人人平等,聽障之類的身心障礙完全不會妨礙彼此的溝通。

祗要活得夠久,遲早會失去聽力的,老年社會來臨後,聽障人士逐漸增多,可以在網路上毫無困難的延續原來的生活。電話打字機曾經協助英語世界的聽障人士,美國的法律強制州政府設立協助聽障人士打電話的接線生,免費的;中文的世界就沒那麼好命,幸好有了網際網路。

透過電話打字機的溝通,有點慢有點囉唆,很快就會讓人失去耐心;然而,熟練網際網路的溝通模式後,幾乎不需要聽力,就可以在網路上傳送電子郵件,在BBS及聊天室裡即時溝通,瞎拚、交友、下棋更不是問題。

Vinton Cerf是ARPANET的元老之一,有點聽力障礙,他的太太完全聽不到,直接參與電子郵件的發展,改善他們的溝通。可惜的是,科技的發展似乎有點過頭,忘了身心障礙人士的存在。

夾帶音效的網頁愈來愈多,而且沒有選擇的餘地,不但對聽礙人士不利,也欺負那些沒裝音效卡的一般使用者。

根據1999年5月6日的統計,臺灣的聽覺或平衡機能障礙者共有59,298人,我們的網際網路裡有他們嗎?我們並不需要這個問題,「你永遠不知道和你溝通的是聽障人士」。(毛)

 

學術應用>圖書館外借量劇增

統計資料指出,圖書館的外借量急劇增長,美國維吉尼亞州的Fairfax郡圖書館館方表示,上年度的外借量達一千萬種,比前年多出40萬種,再度創歷史新高。

克雷館長說:「我們追蹤整個外借量,據以購置需求量最高的圖書。」電腦、健康、旅遊及居家類的書最受歡迎。系統組史考特主任認為,網際網路刺激需求,不但簡化了出納櫃台的手續,而且允許使用者以電話或網路預約圖書,並把圖書送到使用者指定的分館,便於取得;館藏目錄上網,更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在上級單位的補助下,台灣的公共圖書館都可以上網,以電腦處理各項作業,倘若能夠邁出一步,建立以使用者為向的服務,必然可以更貼近使用者的心。(毛) http://search.washingtonpost.com/wp-srv/WPlate/1999-08/12/096l-081299-idx.html

 

學術應用>美國政府資訊完全免費

五十多年的使用者付費政策,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完全撤守,美國政府的資訊已經完全免費。

美國官方的科技資訊中心(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NTIS)的收費政策,在網際網路的環境已無法生存,商務部建議將該中心的檔案移往國會圖書館,並資遣該中心的250位工作同仁。

科技資訊中心成立五年來,其業務就是轉售政府資訊;五月間,該中心把部份業務撥給商業化的Northern Light公司,計畫以每月30美元或每天15美元的訂價,對外招覽檢索的生意,被白宮主管狠狠的批判,命令已經開站的網站立即停止收費。三週之後,結束合作的計畫。

只要有決心公開政府資訊,即使沒有集中式的檔案管理,使用者祗需透過蒐尋引擎,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以取得美國政府的資訊,免費下載,多找幾個地方仍可尋獲相關資訊。

然而,一旦採納使用者付費的管理原則,如我國政府採購資訊,不但取得管道閉鎖,杜絕人民的好奇心,而且完全違背納稅義務人的期望,幾十億的採購案件,何必在乎幾百元的檢索費呢?(毛)
http://www.news.com/News/Item/0,4,40617,00.html
http://www.nytimes.com/library/tech/99/08/cyber/capital/17capital.html

 


學術應用>利用網路進行全國普查

美國普查局(Census Bureau)決定在公元二千年的全國普查中,讓一億民眾透過網路將其普查資料送交普查局。

美國有兩種普查表,簡表供家庭居民使用,其數量約為一億份,除了傳統的郵寄之外,還有透過網路傳送的選擇。經過春天的測試後,美國普查局將架設網站來蒐集普查簡表,並在網路上提供各種語言的使用手冊,供民眾下載參考。

幾年前,普查局還拒絕讓網路參與普查的工作,然而科技的進步,使得網際網路的優點逐一顯現,不但民眾的寄回費用較省,普查局還省去一堆的文書作業程序,讓資料直接進入電子資料庫裡。

聯合國以公元整數年做為各國普查的基準年,即使在明年還沒有準備好,專家都深具信心。到了2010年時,各國的普查資料,都應採用網際網路的媒介。(毛)
http://cnn.com/TECH/computing/9908/17/census.idg/index.htm

 


學術應用>.edu的分配權之爭

美國的若干學術機構及科技專家組成聯盟,力圖爭取.edu網域名稱的命名權,過去幾年來,一向由NSI公司負責分配該網域的名稱。

一年多前,EDUCAUSE就開始爭取.edu的命名權,當美國的網域名稱命名權轉移至商務部後,與其他機構更密切的合作,要求政府把.edu的命名權交出來。

目前每月有1500個.edu的申請案,獲准的不到十分之一。根據現行的辦法,.edu本身是免費的,而且祗有四年制大學及學院才有資格使用.edu,二年制專科及社區大學或其他學術機構沒有資格申請.edu。

.edu是七個頂層網域之一,以ISO-3166為主體的國家代碼,也是另一組頂層網域;頂層之下的網域名稱,可以自行定義的。英國以.ac.uk表示學術機構,.co.uk表示商業機構,東加王國有come.to、go.to之類更炫的網域名稱。

國家圖書館的網域名稱是ncl.edu.tw,大英圖書館卻是bl.uk。在這個變動的世界裡,沒什麼是不可能的,我們的網域名稱也該獨立了,別再跟著美國跑。(毛)
http://www.internetnews.com/bus-news/print/0,1089,3_181221,00.html
http://www.icann.org/dnso/noncommpage.htm

 

學術應用>學位論文上網

有56個美國的大學參加學位上網計畫,它們的研究生必須把學位論文製作成PDF格式,遞交給學位論文電子圖書館(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NDLTD),才算完成學位。

文藝復興以來,研究性論文就是學位的重要一環,在紙本的時代裡,這些論文祗能存放於大學的圖書館裡,幾乎沒有被利用的可能。

1987年時,在出版學位論文聞名的UMI公司主導下,美國維吉尼亞大科技大學(Virginia Tech)的主導下,讓這些學位起死回生,在網路上出版之後,配上搜尋引擎,很快的就被下載數百次;相較之下,傳統的紙本學位論文,一年不過被查閱二至六次。

1996年,關閉最後一個活字排版房後,臺灣就已正式進入全面電子化的時代,除了少數的名片或信封之類的文具印刷之外,任何出版品都是透過電腦鍵入、排版及印刷的。學位論文亦然,手寫早就過時、傳統打字也不見了,所有的學位論文都以電子方式存在電腦裡。

學位論文電子圖書館以PDF為其指定格式,祗要半小時的功夫,任何論文都可以轉換為PDF格式,然後遞交出去。臺灣的學位論文,可以從國家圖書館的網頁查詢,也可以另外購買商品化的資料庫,可是都祗有書目,除了少數的大學科系之外,都需另外安排,才能以紙本方式取得全文。

更妙的是,聽說有些研究機構拒收電子版,只收藏紙本,然後掃瞄成影像檔,以OCR技術回復成文字檔,才提供給讀者檢索及使用。

不可思議嗎?這種事在臺灣還真的有耶!(毛)
http://199.97.97.16/contWriter/cnd7/1999/08/13/cndin/6061-0291-pat_nytimes.html
相關網址:
http://www.ndltd.org/
http://www.dissertations.org/ 
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
http://192.83.186.1/cgi-bin/theabs/flywebt.cgi?o=1
中華博碩士論文檢索光碟
http://www.flysheet.com.tw/2product/searchdb/book1.htm#BM_cdrcd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論文
http://www.lins.fju.edu.tw/papers.htm

 

學術應用>監聽加解碼鑰

情治單位不但偷聽電話、偷看信件,當然也偷看電子郵件。美國的聯邦調查局還積極要求國會立法,所有本土的加密軟體必須交出解碼鑰,一旦取得法院的命令後,隨時可以查看任何人的任何資料,所有的加密資料全部失效。

美國政府一向將最高等級的加密軟體視為國家機密,禁止廠商出口,以便在這方面能夠領先其他國家,不過加密等級經常改變;研究人員在今年八月中成功解開512位元的編碼值,據此要求美國政府將加密軟體系統的最高等級調整為需用768位元的解碼鑰。

電子商務、個人郵件等網路上的活動,都需要經過加密才能夠進行,然而靠著監聽電話出身的美國聯邦調查局長Louis J. Freeh極力推動安全暨自由加密法案(Security and Freedom Through Encryption Act ,SAFE),其重點在於要求所有加密軟體廠商要留下「後門」,在法院的命令之下,情治人員可以長驅直入,打開所有的保密文件。

今年七月底,奧地利的媒體公佈美國檢察總察給德國政府官員的信件,要求配合查禁網路上的加密產品;八月間,華盛頓郵報公佈美國司法部的內部文件,司法部想要遊說國會通過網路電子安全法(Cyberspace Electronic Security Act),讓情治單位得以合法的偷偷的對辦公室或住家的電腦,安裝解碼鑰,取得所有的加密資料。

事情曝光後,美國政府的行政部門就沒那麼舒服,人權團體的壓力紛紛出現,除了維持最高等級的加密技術仍不准出口之外,其他的要求將很難過關。

還有一點,沒有任何人,包括公務員或記者,會被冠以洩密罪。所以或許駱志豪是生錯地方了。(毛)
http://latimes.com/HOME/BUSINESS/CUTTING/t000077273.html
http://www.rsa.com/rsalabs/html/rsa155.html
http://www.rsa.com/pressbox/html/990826.html

 


學術應用>教學評鑑

很難對教員打考績,尤其是大學老師的教學更是難以評論。網際網路讓教學評鑑有了新的思維方向,有些學校在官方的網頁上公佈教師的評鑑結果,有的學生會主動建立網頁公開學生對教師的評鑑。

來自校方行政人員及教師本身的負面反應是可以想像的,大學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在課堂上取悅學生,還有研究及出版的壓力。評鑑結果簡化為 1至 10 的數字,或者由學生上網表達授後的感受,都讓教師非常的不安。受歡迎的老師不等於好老師,也不等於有影響力的老師。

任教於美國舊金山城市學院(City College of San Francisco)的一位教師,甚至打算提出法律訴訟,起訴那些上網評鑑其課程的學生,認為這種做法不是公務的範圍,有人身攻擊的嫌疑。

有個商業網站以教學評鑑為目的,包括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在內,已有 400 多所大學的 260,000 種課程被評鑑過。

不適任教師在所難免,透過學生的公開評鑑不失為發掘問題的方法之一;與天地君親並稱的老師,或許該先調整自己的身段,主動把學生視為消費者,才是符合潮流的想法。(毛)
http://www.nytimes.com/library/tech/99/09/biztech/articles/01eval.html
http://www.collegestudent.com

 


學術應用>學校裡的網路商機

美國的阿帕拉契州大學(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已決定在九月開學後,將商業化的網路引進校園網路裡。電子郵件及校園內的網頁都將掛上一塊塊的廣告。

Campus Pipeline 公司已和五百多大學簽約,將把商業化的網路服務帶入校園網路的網頁及電子郵件裡。學校不必再負擔網路的費用,甚至連電算中心都可以省了。

校園是網際網路的起點,也是網際網路裡最後一塊不受商業污染的原始森林,已經開始淪陷了;阿帕拉契州大學的2,500位新鮮人需要先到Campus Pipeline公司的網站登錄,接著就選課、辦張信用卡、買教科書、助學貸款、租屋,該被服務的項目,全部都有。

這種生意不是獨門的,mybytes.com當仁不讓,也有百來位客戶,學生可以從這裡建立自己的學校生活,選課、上課都在彈指之間,伴隨的則是廣告。

向學生做廣告,賺學生的錢,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提供設備及服務給學校,換取對學生的廣告權,也有十多年的歷史。美國的Channel One公司提供電視機給合作的中學,以及有線電視的接線費,藉此換取電視裡的廣告權。

持反對意見者,多半從教育的高尚本質出發。以臺灣為例,影印機早就是全錄的天下,販賣機更是到了泛濫的地步,當全校園都淪入商業的禁臠時,為什麼獨獨要求網路保持清白?

至於隱私權等事宜,祗要從技術角度就可以調整了。所以,學校要募款嗎?廣告商要對學生行銷嗎?試試校園網路。(毛)
http://www.frc.org/insight/is98h3ed.html
http://www.channelone.com/
http://www.appstate.edu/
http://www.campuspipeline.com/home.html
http://www.mybytes.com/

 

站台介紹>聯合國設立對抗貧窮網站

藉著各國政要與音樂家的站台,聯合國的網路援助網站於九月八號正式揭幕,以網路的力量,對抗貧窮。U2合唱團的主唱波諾與美國總統柯林頓、英國首相布萊爾、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等人,共同參與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主持的啟用典禮。

這個網站希望扮演資源分配的角色,首先登場的是10/9將在紐約、倫敦及日內瓦同步舉行的慈善音樂會,針對年青人舉辦的這場音樂會,希望在「政客無法想像的空間裡,抓住年青人的理想」。

這個網站的工作方向有五:終止饑餓、協助難民、拯救環境、穩定人權、免除債務。

全球共同對抗貧窮是個老問題,幾年前的四海一家演唱會是印象最深刻的,聯合國的對抗貧窮網站不會改變任何事,貧窮的地區甚至沒有網路設備來看到這個網站。經濟成長與繁榮是貧窮國家不可推卸的責任,人權、資訊管制等政治手段,常阻礙經濟的發展。

從事人道救援工作的同仁,最容易發生「悲慘疲乏」現象,面對潮水一般的苦難,再多的資源也不夠分配,因此而陷入自我的困境。有了對抗貧窮網站,至少同仁有了全球性的溝通管道,有效舒解壓力。(毛)

相關網址: http://www.netaid.org/

 

學術應用>網路授課麻煩多

網路授課不同於課堂授課。美國印弟安那大學布明頓校區(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的圖書資訊學院最近公佈的研究報告初稿指出,以網路為工具的遠距教學,面臨甚多前所未有的問題。

針對1997年春季班編號B555課程的研究,大量的電子郵件交換是網路授課的最大負擔。有的學生每週可能收到35封與課程相關的電子郵件,教師絕大多數的時間也花在閱讀及回覆電子郵件上。

整體來說,學生不知道老師想傳達什麼,教師掌握不住學生的學習效果;除了電腦操作技巧不熟練,未能充份掌握郵遞討論的功能等技術性的困擾外,最重要的原因來自教師不瞭解網路授課與課堂授課的差異。

網路上的文字障礙、肢體語言的泯滅,以及師生的感覺無法互動,都有賴教育界發展出新的教學法,來適應網路的環境。(毛)

http://www.nytimes.com/library/tech/99/09/cyber/education/22education.html
http://www.slis.indiana.edu/CSI/wp99_01.html

 


學術應用>課堂筆記上網

擔心蹺課會看不到教授在黑板上寫了些什麼嗎?也許很快你就不用擔心了。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美國有業者開始作起將大學教授上課時的筆記搬上網路的生意。目前站上已經有62所大學,每校至多50門課的筆記放在線上供人免費下載。

8/24上網的筆記有科羅拉多大學司維巴哈教授的金融市場,9/7上網的筆記裡,名氣較大的是加州大學聖克里門校區的約翰•塞耶教授的世界政治。筆記網站的創辦人是渥夫,他畢業於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以每學期300美元的代價,僱用課堂上的學生,在授課後24小時之內,把筆記上網。

筆記上網的爭議性很高,有些教授很擔心這些沒有經過認證的筆記會誤導未親自到課的學生,有些教授更擔心這種做法是鼓勵學生翹課,不知手措的教授更威脅提出法律行動。然而,塞耶教授得知他的課堂筆記被上網,並被十多個國家的網站複製其內容,深感榮幸,認為自己的筆記能夠廣泛的流傳,很可能藉此影響美國、印尼及中國政府的政策。

筆記上網,聽起來有點神奇,其實臺灣的研究所考古題早已出現在大學圖書館的網站裡,雖然有些學校或研究所對此深感不安,或者補習班業者少了一條財路,其實在英國的大學裡,把歷年的學期考試留在學校福利社裡出售是很平常的事,行之多年。

大學老師真的愈來愈難混了,不但授課的結果被學子拿到網路上評論一番,連筆記都被公開。(毛)

相關網址: http://www.studentu.com
http://www.nytimes.com/library/tech/99/09/biztech/articles/09inte rnet-classnotes.html

新聞焦點>自由撰稿者發筆小財

自由撰稿者在報章登載的文章,不能免費的重登於電子媒體上。

作家聯盟(National Writers Union)代表美國5,500位自由撰稿者,對紐約時報、倫敦泰晤士報等六大出版商的訴訟,在二審翻案;取得自由撰稿者印刷權的出版商,並不自動取得電子資料庫的出版權。

雖然,現在的流行做法是把印刷權和電子出版權一併取得,但是1990年至1993年之間出版的文章及圖片,當時還來不及放在網際網路裡,想要建罝這段時間資料的出版商,勢必另外付費。

1997年9月初審敗訴的美國自由撰稿者,這下子可揚眉吐氣了,電子版不再是印刷版的「修訂」而已,它具有獨立的生命。(毛)

http://www.sfgate.com/cgi-bin/article.cgi?file=/chronicle/ archive/1999/09/28/BU58228.DTL

學術應用>上網「標」課

沒錯,你也可以上網,以合理的學費去「標」一個美國的大學系所來唸。

不用遊學中心介紹,自己上網填表格,地區、系所、住校及個人的資料,就有合適的學校找上門來;不但免費,而且沒有義務一定要接收對方的敲槌定案。

雖然,目前祗有幾家大學參與,創辦人Tedd Kelly準備對800所可能的私立大學展開遊說之旅;把目標對準過了招生期仍有少數餘額的大學,特別是位於中西部大學的通識學程;學生的程度也有基本的要求:SAT在800至1000分之間,畢業分數在2.5至2.9之間。

有求學的意願,但不符合助學貸款的條件,也沒有足夠的現金註冊,這樣的學生最適宜上網「標」一個系所來唸。

臺灣的學子把托福、GRE等考試準備好後,不妨上網試試,或許可以在逼近入學截止日時,檢到一個學費打對折的系所。

若干私立高中與高職已出現招生不滿額的現象,或許可以聯合起來,讓學生「標」課。(毛)相關網址:http://www.eCollegebid.org/

http://www.usatoday.com/life/cyber/tech/ctg283.htm

 

學術應用>搜尋引擎不符使用者期望

搜尋引擎的複雜技巧,並沒有牽動使用者的心,絕大多數的使用者祗是隨意的敲入幾個字,就期望搜尋引擎就可以找出滿意的結果,當然是徒勞無功的。現有的數位圖書館、檢索系統及搜尋引擎都是從技術觀點出發,無法與使用者的期望結合。

最近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大約只有5%的搜尋者會使用布林邏輯來限定其搜尋範圍,但通常祗對相同主題做一兩次搜尋,接著就放棄了。雖然這項研究是針對兩年多前的Excite搜尋引擎使用者所做出來的,但是目前一般的情況可能也是相差不多。

該報告建議,搜尋引擎應有一個機制保留搜尋的結果,讓使用者有機會回頭再調整其搜尋結果。(毛) http://www.eurekalert.org/releases/psu-ssw100499.html

 

學術應用>DIALOG再出發

Dialog與網景公司合作,在網際網路上重新出發,建立商業、科學與技術等三個入門網站。除了收費的資料庫服務之外,還有免費電子郵件、行事曆以及股票的資訊,甚至還裝了一個計算機,企圖再度跟上科技的腳步。

幾十年來,Dialog都是以連線時間為計費的基礎,在網際網路的環境下,這種計費方式顯然並不符合實際的情況;除了檢索時間之外,還需考慮輸出的格式,它的計費方式非常複雜,甚至連圖書館員都不知該如何編列預算。

Dialog算是最老牌的線上資訊公司之一,1965年由美國Lockheed公司出資成立,原先僅供美國航太總署之用。1972年對外營業,1998年被Knight Ridder媒體集團買下,1997年轉售予MAID公司。

除了網站設計上的缺陷外,Dialog的最大難題在於檔案轉換,把幾十年前的檔案轉換成可以在網際網路上使用的格式。(毛)
相關網址: http://www.dialog.com/

http://www.theregister.co.uk/991012-000021.html
http://www.pcworld.com/shared/printable_articles/ 0,1440,13223,00.html

 


學術應用>利用網路招攬學生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網路現在已經成為美國大專院校招攬學生的重要管道,會在自己的網站上以多媒體的方式,呈現校園美景的學校已經超過八百家。甚至還有一些學校將互動式的校園地圖,以及校園實況送上網站。

過去是以實地參觀、在宿舍裡待一晚、試聽一堂課,或與學生坐談,做為選校的依據;但是現在的學生,逐漸傾向以大學網站的虛擬導覽做為篩選的第一步。

台灣的高等教育還在賣方市場,大學及專科不必太過擔心學生的來源,雖擁有自己的網站,卻不在乎其內容;可是,高中及高職學校,尤其是是私立的高職,正面臨學生不足的壓力,與其到國中實地宣導,何不把網站做實際點,或許更事半功倍。(毛)

http://www.nytimes.com/library/national/ 101399web-tours-edu.html

 

新聞焦點>公開課堂筆記的網路業者可能將挨告

美國大學當局不再沉默,針對把課堂筆記放上網路的商業行為,已發出律師函,要求網路業者自律。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以及柏克萊分校指出,將課堂筆記上網係違反校園的政策,並侵犯教師的智慧財產權。

日前UCLA的學生替網路業者在學生報上刊登廣告,以美金千元的代價,招徠學生將筆記放上網路;兩天後,校方寄出電子郵件,警告該學生收手,或準備接受學務處的懲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明白的政策,「非經校方及授課教師的同意,不得以商業考量交換或散播課堂筆記」。

同一時間,UCLA授權學生會發售百來種紙本的課堂講義,該名網路業者不過將11種講義上網,免費供人下載。UCLA校方面對這種質疑毫不退縮,並打算持續發出警告信給其他業者。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也有類似的政策,但是業者反駁校方的說法,指出根據1996年在佛羅里達州的判例,傳播課堂講義並不侵犯該教師的智慧財產權。不過學界人士指出,之前的案例其實界限仍十分模糊,因為學生製作的筆記與教師授課內容到底有多少完全一樣的地方,會對是否違反校規有很大的影響。而萬一學生公開的筆記與教授的內容差異很大時,那麼可能還會額外引起損害名譽的問題呢!(毛)

http://www.nytimes.com/library/tech/99/10/cyber/cyberlaw/ 22law.html

學術應用>核發網域單位又添十一家

美國ICANN(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組織再度授權11個單位,處理.com、.org與.net 等三組最上層網域名稱的申請作業。這11家中還包括韓國的Hanggang以及中國大陸的OnlineNIC。目前全世界總計有88個單位可以受理這項業務。

在美國政府的授權下,Network Solutions Inc.公司曾是網域名稱申請作業的唯一廠商,ICANN成立後,開始調降申請費用、提高服務品質,更進一步將授權核發網域的權力推至國外。

臺灣的第二層網域名稱統由臺灣網路資訊中心規劃;.com.tw、.org.tw 與.net.tw等,由SEEDNet承辦;.edu.tw由教育部電算中心承辦, .gov.tw由行政院研考會審核資料,實際作業似乎由中華電信承辦, .mil.tw則由國防部承辦。

申辦.com .org .net 等網域名稱,可以在網頁上直接辦理,填寫資料,並以信用卡繳交費用後,即可生效;申辦臺灣的.com.tw、.org.tw及.net.tw 等網域名稱,除了費用較高,必須電匯或支票付款之外,尚需審核書面資料,即申請者的資格須符合網域名稱的原始定義。

除了費用的高低外,臺灣似乎把網域名稱當成營利登記來辦理,美國 ICANN則把網域名稱視為一般商品,究竟何者為佳,尚有待臺灣的網路主管當局再研究。(毛)

http://www.infoworld.com/cgi-bin/ displayStory.pl?991027.iiicann.htm
http://www.pcworld.com/pcwtoday/article/0,1510,13512,00.html

 

學術應用>錢賺愈多 分數愈高

學習電子商務的最佳途徑莫過於設立自己的商務網站,直接賺錢。除此之外,都是紙上談兵。任教於美國卡耐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商務研究所的Nick Flor 教授,就在他的課堂上要求學生建立自己的商務網站,並將網站的獲利情況作為學期總成績的50%。

在這堂名為 "Programming for Web Businesses"的課程中,學生以分組方式集體完成作業,每組人數不超過五人。上學期學生必須學習包括資料庫、網站伺服器、網站設計、HTML、Visual Basic與JavaScript等技能;下學期則專心推廣網站,努力賺錢。

賺錢機會來自廣告,靠著交換廣告分享利潤,以不落痕跡的方式,把廣告融入網頁內容裡,是最上乘的廣告,效果最好。如死亡紀事(Date With Death)就是學生建的商務網站之一,依照生命表等因素,預測人的死亡時間。而來自運動用品商及健康食品的廣告,讓該網站賺了16.29美元。

TravelingChoice.com則是另一組學生建的網站,協助自助旅行者互通消息,取得廉價機票與旅店的機會,也為自助旅行者找尋同伴,一週可以賺111.23美元。

以賺錢做為評分的依據,難免招致批評。因為眾所皆知,「教育的重點應該是過程而不是結果」;不過Flor教授的做法能讓學生們更快地嘗試不同的理論,也是一個選擇。(毛)

http://www.wired.com/news/culture/0,1284,32079,00.html

新聞焦點>新的音樂技術與服務讓傳統唱片業者大傷腦筋

為了保障會員的權益,美國唱片工業協會(RIAA)告發 Napster軟體公司與
my.mp3.com 網站之舉,已經對網路的發展造成重大的影響。

安裝Napster軟體後,再將自己的MP3音樂檔放在特定資料夾裡,連上網路,
Napster的伺服器會登錄這些音樂檔,讓網路上的同好分享彼此的MP3音樂檔。

Napster自認只是做登錄的工作,分享MP3音樂檔案是用戶的個人行為,Napster無
權干涉。就像是複印機廠商無權決定用戶的複印內容。美國唱片工業協會則認為
成千上萬的Napster用戶可以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輕易地下載音樂檔案,因此提出
告訴。

至於Mp3.com剛推出沒多久的my mp3功能則更是聰明。網友只要放入光碟片,整
張光碟的內容就被傳到mp3.com 的伺服器裡,轉換為mp3檔存起來。藉著密碼控
制,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把這些mp3檔傳回至指定的資料夾裡。

Mp3.com 認為光碟是客戶自己放進去的,由客戶自己掌控的密碼決定下載的時
機,沒有任何侵權的行為與意思存在。美國唱片工業協會認為 my.mp3.com 以自
己未擁有的音樂檔案做商業運作,因此提出告訴。

早在1998年10月9日,美國唱片工業協會曾向法院申請禁制令,禁止鑽石多媒體
公司發售mp3隨身聽Rio;可見得整個事件並不單純,除了表面的智慧財產權之
外,應該還有更深層的科技、行銷、文化的現象,值得一併討論。

結局尚不可得,透過網路分享mp3 音樂檔卻是不爭的事實。美國的印第安那大學
、奧瑞崗州立大學、西北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都以耗用太多頻寬為
由,阻絕了 Napster 的網站。不過,新的工具此起彼落,Gnutella、或 DALnet 之
類的聊天網站,也有類似的行為,怎麼收場呢?(毛)

http://www.netfreedom.org/news.asp?item=113
http://www.riaa.com
http://www.gnutella.nerdherd.net
http://www.wired.com/news/print/0,1294,35141,00.html


學術應用>網路時代挑戰專利圖書館

成立於1963年的Sunnyvale專利圖書館,面對網際網路的挑戰,頻頻調整身段,希
望能夠在IBM與美國專利局的夾攻下,找出新的方向。

1997年之後,透過IBM公司的智慧財產網路、美國專利局的網站,可以查詢與取
得美國與部份其他國家的專利全文,方便又快速。相形之下,位於矽谷的
Sunnyvale專利圖書館就沒有什麼賣點。雖然位於取得專利最多的地區,距離客戶
最近,也不能免除實體圖書館的困境─使用者日少,維護費日增;祗有12多萬名
人口的Sunnyvale市,實在難以面對這個屬於市政府公共圖書館體系的單位。

曾經有過輝煌日子的Sunnyvale圖書館,是美國專利局指定的83個寄存圖書館之
一,於1994年成立網站,發明與創意中心(SCI3),除了提供網路查詢與傳送專
利全文服務外,還主動壓低專利的售價,為客戶量身訂做資訊服務,增添視訊會
議設備,為發明人開設相關的短期課程,在使用者付費的原則下,希望留住並吸
引客戶上門。

圖書館的借還書、參考服務、資訊檢索的功能,在網際網路的環繞下,面臨嚴重
的衝擊,除了加入網際網路大家庭外,傳統的圖書館還應該更深層的檢討其目
標,才能在未來的日子繼續存在。(毛)

http://www.sci3.com/
http://www.patents.ibm.com
http://www.uspto.gov
http://www.mercurycenter.com/business/top/068083.htm

新聞焦點>ICANN在歐洲踢到鐵板

歐洲上層網域聯合會(CENTR, The Council of European National Top-Level
Registries)於6月初在挪威的一場會議裡,正式退回ICANN(Internet Corp.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送來的一百萬美元帳單。

CENTR是歐洲公私團體合組的非營利單位,代表三十餘個歐洲國家的上層網域;
儘管ICANN要求各國的網域管理單位,依照其分配的網域名稱數量,付出若干費
用,但是CENTR不但拒絕ICANN送來的未指明服務帳單,還進一步否認ICANN對
他們的網域名稱有管轄權,更不同意任何形式的網域名稱稅。

由Network Soultions Inc.(NSI)獨佔的.com、.net與.org的管轄權,經過多年的協
商後,於1999年正式歸由ICANN管理,並開放經營;在此之前,NSI與美國政府
之間還有若干待處理的帳務,同時轉移給ICANN,CENTR認為這個部份與各國的
網域名稱管理毫無關連。

雖然各國的網域名稱管理單位同意支付ICANN三成預算,CENTR也同意捐助六十
萬美元給ICANN,做為維持網際網路運作的基金,但是對於以登錄網域名稱數量
為基礎的收費,卻期期以為不可。

臺灣的網域名稱由交通部出資並指定代表人的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掌
控,除了對內有中文網域名稱的介入及粗魯的收費方式之外,不曉得是否有同樣
的氣魄對ICANN說不?(毛)

http://www.internetnews.com/bus-news/article/0,2171,3_389841,00.html

新聞焦點>網路管制軟體碰到鐵板

三月間,馬修•卡拉(Mathew Skala)與愛迪•傑森(Eddy jansson)對外公開兩
個檔案 cphack.exe 與 CP4break.zip,都是針對網際巡警(Cyber Patrol)網路管制軟體
而來;前者讓使用者繞過網際巡警的管制,後者是被網際巡警管制的網站名單。

製作網際巡警的馬岱爾(Mattel)公司立即採取反制措施,首先把提供該檔案下
載的鏡射站,全部列入管制名單;然後,從美國著作權法的觀點,向美 國聯邦法
院控告以「逆向工程法」完成的這兩個檔案作者;雖然這兩個檔案不是在美國境
內完成的,美國的法律對它們並沒有管轄權。

3月27日的聽證會上,馬岱爾宣稱已達成和解,取得 cphack.exe、CP4break.zip 與
相關論述的所有權,進一步要求所有的鏡射站取下該檔案。

事情卻沒有那麼簡單, cphack.exe 與 CP4break.zip 的原始碼已取得開放軟體基金
會的公眾授權(General Public License, GPL),在一定的條件 下,每個人都可以
隨意的複製及傳播它,也就是不能收回的。

網際巡警的原則是不對外公佈被管制的網站名單,也不說明管制該網站的理由,
被管制的網站完全沒有申訴或反駁的管道。除了技術與商業的考量外, 這個案件
的爭議點在於:誰有管制網站的權利以及如何管制。

網際巡警的做法是由商人控制下一代的成長環境,在不知道管制內容的情況下,
兒童的法定代理人能夠安心把管制網站的權利交給商人嗎?過猶不及, 對孩子的
成長都有負面的影響,藝術與色情祗是一線之隔,商人是賺到錢了,可是,誰該
為兒童負責呢?商人、父母或老師?(毛)

http://www.cyberpatrol.com/dyn_hm.htm
http://www.netfreedom.org/news.asp?item=117

學術應用>圖書館外借電子書

圖書館不必擔心讀者借書不還,讀者也不用煩惱忘了還書而被罰款。向網路圖書
館公司(netLibrary Inc.)購買電子書, 放在自己的館藏目錄,透過網 際網路把電子書
借給讀者, 到了還書的日期, 電腦自動幫你還書。

成立於1998年的網路圖書館公司,與230多家出版社合作, 銷售二萬多種電子書;
已有七百多家圖書館成為它的客戶,就像傳統的圖書一般,放在電子 館藏目錄
裡,供讀者查詢、瀏覽、檢索篇章、複印部份內容,喜歡就把它借回家,慢慢地
列印或畫重點。

網路圖書館公司賣電子書給圖書館後,不另外向讀者收費,借書期限由圖書館自
訂,倘若使用量大,還可以訂購複本。雖然不能同時把整本書列印下 來,但是增
加檢索整本電子書的便利。

祗要你的頻寬夠,不妨向網路圖書館公司登錄,免費借閱四千多種公共的館藏。
何必自己做電子圖書館?現成就有了,便宜又好用。(毛)

http://www.netlibra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