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國家

毛慶禎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副教授
2007/10/1

根據媒體報導, 民進黨第十二屆第二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於9月30日通過「正常國家, 幸福臺灣」宣言, 民進黨諸公認為該宣言事關重大, 不但影響明年的總統選舉, 也是該黨團結的指標

應教學需要, 從圖書資訊學查考國家的意義, 赫然發現, 臺灣人對於「國家」的認知, 過於狹隘, 從被迫害幻想症的角度, 陷自己於沒有退路的胡同, 進而怪罪想像中的敵人。

其實, 不管從那個角度看, 臺灣都是「正常」的國家, 沒有理由自眨身價。

<國家>

國家的定義非常糊糢, 沒有標準答案, 有多個面向觀察。從法律上(De jure)來說, 主權獨立的國家即192個聯合國會員國及一個觀察國, 梵蒂岡(羅馬教廷)。

事實上(De facto)有9個國家已是主權獨立的, 包括: 已被24個國家承認的中華民國(臺灣), 既不是聯合國的 會員國也不是觀察國。

已經獨立但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國家有6個, 包括: 1992年自喬治亞共和國獨立出來的阿布哈茲(Abkhazia), 1991年10月自亞塞拜然獨立出來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 已有亞美尼亞承認它, 土耳其承認的北塞浦路斯(Northern Cyprus), 1991年自索馬利亞獨立出來的索馬利蘭(Somaliland), 1991年自喬治亞共和國獨立出來的南奧塞梯,(South Ossetia), 1990年獨立自摩爾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東岸共和國(Transnistria)。

有2個被多個國家承認, 卻還沒有獨立事實的國家: 1988年宣佈建國的巴勒斯坦國(Palestine), 大部份地區還在以色列控制下; 1976年自西班牙獨立的西撒哈拉(Western Sahara), 大部份地區仍被摩洛哥控制。

還有5個爭議性更甚於臺灣的領地, 包括: 1998年自索馬利亞獨立的朱巴蘭(Jubaland), 1998年自索馬利亞獨立的邦特蘭(Puntland), 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安哥拉的飛地喀丙達(Cabinda), 1999年後成為聯合國保護地的科索夫(Kosovo), 1920年以來爭取獨立不成, 橫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亞美尼亞及敘利亞諸國的庫爾德斯坦(Kurdistan)。

另外還有58個有人居住的屬地, 分別被各國管理: 澳洲7個、丹麥2個、法國9個、荷蘭2個、紐西蘭4個、挪威3個、英國17個、美國14個。

總結以上的資料, 包括臺灣在內, 還有71個實體被排除在聯合國大門之外, 如果, 臺灣的現況算悲哀, 另外那70個實體的人民不就每天以淚洗面, 痛不欲生。

<國民所得>

務實一點來看, 世界銀行把209個國家/地區, 依照國民所得分為5類:

  1. 低收入(Low-income economies) - 年收入825美元及以下(每天新臺幣75元), 包括: 布吉納法索、聖多美普林西比等59國
  2. 中低收入(Lower-middle-income economies) - 年收入826至3,255美元之間(每天新臺幣75元至292元), 包括: 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等54國
  3. 中高收入(Upper-middle-income economies) - 年收入3,255至10,065美元之間(每天新臺幣292元至903元), 包括: 貝里斯、帛琉等40 國
  4. 高收入(High-income economies) - 年收入10,065美元(每天新臺幣903元)以上, 包括: 塞普路斯、科威特等55國, 其中有24國同時屬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成員國
  5. 高收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High-income OECD members) - 年收入10,065美元(每天新臺幣903元)以上, 包括: 美國、英國等24國

臺灣在2006年的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為14,347美元(每天新臺幣1,288元), 擠身高收入的中段班, 至少超越150多個國家, 經濟實力到了這個階段, 政府當局不必再為經濟發展操心, 可以轉向提昇國民素質, 發展教育, 以禮立國, 不必整天打打殺殺, 弄得人心惶惶, 以為世界末日快到了。

<錢以外的世界>

第三世界一詞, 起緣於法國經濟學者索維(Alfred Sauvy)在1952年發表的一篇文章, 後來被南斯拉夫、印度、埃及等國引用, 係指資本主義及共產主義以外的其他國家, 通常指開發中國家。

1991年, 蘇聯解體後, 第三世界一詞被聯合國提出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取代。度量人民的健康、教育情況和經濟表現,給予0至1的評價。在聯合國的公式裡, 臺灣的人類發展指數有多少呢? 屬於高度、中度或低度發展地區, 加入聯合國就知道了。

1957年,若瑟‧赫忍斯基神父(Father Joseph Wresinski)聯同法國巴黎近郊諾瓦集貧民區(Noisy le Grand)的赤貧家庭共同創立國際第四世界扶貧運動(International Movement ATD Fourth World)。這是一個對抗極端貧窮(extreme poverty)及社會排斥的國際性組織,其成員來自多種教育、文化與靈修背景,有著不同的國籍及社經地位。

他們向社會大眾揭露赤貧家庭世世代代遭受排斥的事實, 他們很快地意識到對抗赤貧與保護人權是一場不可分割的奮鬥;不論在 是已開發國家 或開發中國家,都存在著一群無法享受祖先遺惠的家庭,他們就是日日為人性尊嚴而奮鬥的第四世界子民。

對國家競爭力、經濟成長力等殺傷力輜珠計較的同時,我們可曾從「正常」人的角度,思考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責任? 

參考資料

  1. 駐 台使館 / 中華民國(臺灣)外交部, 2007年9月, http://www.mofa.gov.tw
  2. 聯合國會員國名單 / 聯合國 2006年, http://www.un.org/chinese/members/unmember.htm
  3. 國際第四世界運動, http://www.atd-quartmonde.org/regions/asie/chn/index.html
  1. List of countries,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untries_of_the_world;
  2. Country Classification of World Bank [208個國家的類型 - 收入及債務], http://www.worldbank.org/data/countryclass/classgroups.htm
  3.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http://hdr.undp.org/
  4. UN Office of the High Representative for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andlocke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UN-OHRLLS), http://www.un.org/special-rep/ohrlls/ohrlls/default.htm

Creative Commons授權條款本文採 用Creative Commons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 享授權條款

您得自由:

您必須:
當然, 如果您取得我的書面同意(祗在極為特例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以上條件都能被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