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目格式

毛慶禎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2000/11/17


  1. 卡片大小
  2. 製作方法
  3. 縮格

稍具規模的圖書館, 除了編製本館的目錄之外, 還需要製作新書目錄、聯合目錄、專題選粹等, 其實, 它們所依據的資料皆相同, 祗是表現在外的形式稍有不同。

以電子計算機處理書目資料時, 這些需求, 全部轉換為程式裡的一個功能, 對編目員來說, 祗是一個按鍵而已, 其他的工作全部由電子計算機代勞。

說也奇怪, 國內若干已經採用電子計算機作業的圖書館, 仍捨不得放棄卡片型式的目錄, 別的國家是千辛萬苦把卡片型的目錄轉換為機讀目錄, 我們卻在把機讀目錄再轉換回卡片目錄。

美國國會圖書館或大英圖書館等較進步的圖書館, 早就放棄卡片型式的目錄, 祗剩下在終端機的螢幕上, 還留一個卡片顯示格式。

卡片大小

至於卡片的大小, 多為三英吋乘五英吋, 或七公分半乘十二公分半; 因為換算的關係, 七公分半乘十二公分半的卡比三英吋乘五英吋的卡片略大, 因為一英吋實際上相當於二點五四 ...... 公分。其實差這麼一點是無所謂的, 祗要在訂購卡片時, 規定尺寸, 給一個容許的誤差, 複製卡片時, 先將機器調好, 就可以了; 若需和其他單位交換卡片時, 先協調一致, 以對方的考慮為優先, 這點差距應不會造成太大困擾。

早期的編目規則很有意思, 規定目片的行格:

不但規定它的橫高, 還指出有二條紅色直線, 第一條直線距離左邊界 2.2 公分, 第二條直線距離左邊界 3.2 公分; 紅色橫線一條, 距上緣 1.5 公分, 其下有淡色橫線八行, 共佔 7.5 公分。最妙的是, 在目片的下面正中, 有一個孔, 直徑八公釐, 距下緣五公釐。

185 凡目片之格式, 橫一二.五公分, 高七.五公分; 上印紅色直線二, 左距紙邊二.二公分, 中間距離一公分, 紅色橫線一, 上距紙邊一.五公分, 其下印淡色橫線八行(或不印), 中間距離七.五公分; 下面正中作孔, 距紙邊五公釐, 孔直徑八公釐。

5.7cm * 12.5cm > 3inch * 5inch

國立中央圖書館中文圖書編目規則 . -- 臺北 : 國立中央圖書館, 民48. 第八章 目片之行格

接下來有十條規則, 說明這些直線和橫線的使用時機(註 9); 先是規定目片的種類有七種:

  1. 書名片
  2. 著者片
  3. 標題片
  4. 分析片
  5. 參照片
  6. 排架片
  7. 分類片

接者定義這些目片為:

  1. 凡目片以書名片為主片;
  2. 凡著者片以著者為主要著錄;
  3. 標題片以標題為主要著錄;
  4. 凡分析片以書中應別出之零種, 或單篇附錄之名稱, 著者及分類為主要著錄;
  5. 參照片又分為參見片及見片;
  6. 排架片與分類片之寫法與書名片同。

製作方法

這些目片的製作方法, 都有相當詳盡的說明; 其中, 規定書名片之製法有 10 個步驟:

  1. 書名項寫於首行, 自第一直線起, 如一行未完, 應回行自第二直線縮進一字續寫, 在書名空一字用小字寫卷數。
  2. 著者項寫於書名項下, 另起一行, 從第二直線起, 如一行未完, 應回行自第一直線起續寫。
  3. 寫著者時, 應先寫時代(加圓括弧), 次姓名及關於姓名之註記, 次為撰編等字樣; 如有註釋人, 其時代及姓名等連續寫在著者之後, 中間空一字。
  4. 著者項後空二字, 寫出版項, 如一行未完可回行自第一直線起續寫。
  5. 出版項中之出版年, 出版地, 出版者, 版本及版次之間各空一字。
  6. 稽核項寫於出版項下, 另起一行, 自第二直線起, 如一行未完, 可回行自第一直線起, 稽核項中, 面(頁)數或冊數, 圖表, 高廣及裝訂等, 其間各空一字。
  7. 叢書註及附註等每條另起一行, 自第二直線起, 如須回行, 得自第一直線續寫。
  8. 書號寫於左上角, 橫線上寫分類號, 下寫著者號。
  9. 登錄號寫於橫線下第五行第一直線與紙邊之間, 倘一書館藏不止一部時, 應將複本書登錄號一併錄列, 並於附註項註出又一部或又二部等字樣。
  10. 追尋: 目片之副片追尋寫於書名片(主片)之背面, 先將卡片倒轉, 使圓孔向上, 然後將已有各種副片上第一項之著錄依第一八六條之次序列舉, 以便尋檢。

製作其他目片的方法, 也差不多, 在這裡有兩件事要討論:

  1. 這些目片是人工作業下的產物, 完全以紙筆為工具做出來的, 所以才會有這些要求;
  2. 目片記載的內容有詳簡, 排序對象不同, 但是它們的本質都是相同的, 將書目資料以少數字樣表達。

面對現在以電子計算機為作業工具的圖書館, 所有的書目記錄均以磁性的方式存放, 卡片已是昨日黃花, 書目記錄祗需實質存放一份, 視需要再以不同的方式取出, 依指定的方式排序; 所以這種編目規則的時代使命已經完成, 可以功成身退, 圖書館員不必拘泥於其規定的格式, 畢竟書寫的文字和列表機處理過的文字, 在視覺效果上有很大的出入; 卡片和螢幕是完全不同性質的顯示工具, 有新的工具就應有新的觀念配合, 才能發揮新工具的最大效益。

縮格

美國國會圖書館發行的卡片, 也有類似的規定: 從卡片左緣算起第九格為稱為第一縮格(First Indention), 距離第一縮格四格, 即從左緣算起第 13 格為第二縮格。第一縮格是給主要款目用的, 第二縮格給書名、稽核項、附註及追尋項用的, 若一列未完, 則回行第一縮格續寫; 有所有在卡片上端的附加款目, 都第二縮格寫起。

偶而也會用到第三縮格, 從卡片左緣算起第 16 格, 或者是從主要款目所在的第一縮格算起, 再向右七格。它的使用時機有三:

  1. 著者款目太長時, 需折向第三縮格; 若由第二縮格續寫, 恐怕和由第二縮格開始的書名相混;
  2. 附加款目一行未完, 須回行自第三縮格續寫。
  3. 作品尚在繼續出版中, 從第三縮格開始著錄稽核的數量單位, 卷、冊等; 待全部完成後, 再直接填入數量。

從上算起第四列, 著錄主要款目, 原則上一列接一列著錄, 祗有在第一個附註之前, 多空一列, 以及把追尋事直放在卡片最後下端, 位於穿孔之上。

很顯然, 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處理方案是針對打字機而言, 國立中央圖書館中文圖書編目規則以手寫為對象, 它們的出發點不同, 但是理念相近: 規範一個相同的模式, 讓圖書館員有所依循。

英美編目規則第二版對於款目格式沒有規定, 祗有在討論著錄層次時, 列出第一著錄層次及第二著錄層次的最低著錄細目時, 有個類似的規定:

1.0D1、1.0D2

然而, 在1978年版的英美編目規則第二版裡, 它的格式略有不同:

1.0D1 1978 1.0D2 1978

1988年版的正題名略為向右縮兩格, 這點差異有什麼意義, 並沒有說明, 所以我們也不知道。

中國編目規則對款目格式有詳細的規定, 縮格、換行都有明確的說明。

1.0.4.1、1.0.4.2

在第二著錄層次裡, 有個小小的排版錯誤, 高廣尺寸應該接在其他核細節之後, 不該另起一行。

然而, 在民國72年的第一版裡, 卻不是這樣的, 對於第二著錄層次, 給了一個卡片格式:

1.0.4

至於第一著錄層次, 則以文字說明, 包括的細目, 未規定其款目格式。

中國編目規則條訂稿較符合國際書目著錄標準的精神, 將款目格式交由各編目單位自行決定, 卡片、線上、報表等, 祗是還規定了縮格和換行, 稍為可惜。

嚴格說來, 英美編目規則第二版祗規定了名稱標目或劃一題名的款目格式(0.6.):

  1. 另外獨立的一列,
  2. 和本體之間以句點及兩個空格區分;
  1. 將之獨立的另寫一列,
  2. 或只給著錄的本體。

評鑑

  1. 圖書館卡片目錄的規格為何?

毛慶禎
臺北縣新莊市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Tel: 02 29031111 ext 2334, 3244(研究室) - Fax: 02 29017405
E-mail: mao@blue.lins.fju.edu.tw
http://www.lins.fju.edu.tw/~mao/inforg/forma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