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慶禎 |
|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
2001/09/16 |
電 子報,又稱newsletter,是台灣網路目前最熱門的傳播方式之一。
其實,「電子報」並不是一個很恰當的中文翻譯,這問題我大概得負一點責任。一九九五年,我創辦台灣第一個對大眾發行的newsletter「南方」。因為「南方」是非常明確的「網路報紙」,所以我以「電子報」稱呼,把「南方電子報」五個字宣傳得很響亮。當時另一個著名的「電子報」是「中時電子報」,但「中時電子報」是以網頁而非電子郵件由主要傳播模式。之後,或許是為了容易區分,多數的媒體便將WWW模式的媒體稱為「網站」,email模式的媒體稱為「電子報」。「電子報」也確實是個比較上得了檯面的名字,所以後繼的PC Home集團,雖然用newsletter稱呼他們寄給訂戶的電子信件,但翻成中文時照樣使用「電子報」這名詞,而不用直譯的「新聞信」。
比較中性的名詞,應該是Mailing List,郵遞名單,按照名單把電子信件一封一封寄給名單上的用戶。最正式的名詞,其實也是Mailing List,從一九七五年開始,創建Internet的那群菁英份子就這麼稱呼她。
一九七五年,史提夫•沃克創辦Internet上第一個郵遞名單,MsgGroup。他邀請當時正在創建Internet的大部份重要人物加入MsgGroup,希望能藉由MsgGroup促成一個關心「訊息處理」(message processing)團體,同時觀察能否在網路上形成對話。
史提夫•沃克顯然是成功的,因為MsgGroup讓許多關於網路的重要議題得到充分討論,並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網路的自律(self-governance)。例如Usenet的Mark Horton,雖然在網路上的地位崇高,但他想替Usenet換個名字時,他還是先在MsgGroup裡面討論。結果大多數人的意見是:Usenet不需要換名字。Mark Horton也就從善如流。而漸漸地,MsgGroup裡的網路先驅們,開始發現email具有強烈的的媒體性質,而且是個前所未有的新媒體。事實上,MsgGroup就是第一個網路媒體,也是第一個網路社群,第一個「網路委員會」,一個充分討論的網路權力組織。
在news、BBS、WWW這些網路服務發展之前,郵遞名單是網路上最有效、最方便也最廉價的傳播方式。郵遞名單可以是開放式的,名單中上每個人都可以發信給所有人,這時彼此討論、互動相當方便,一天往往可以收到數十封相關信件,從專科醫學會到小學同學會,都很適合透過郵遞名單建立開放式的討論。但有時過於開放,無意義的空信或謾罵會降低討論品質,因此有些郵遞名單的信件,必經先經過管理者(moderator)過濾才能寄出。有些郵遞名單開放讓所有網友訂閱(通常是寫一封「訂閱信」,或直接到網站上登錄),但只有管理者能寄出由管理者提供的文章,這時郵遞名單就可稱為「電子通訊」或「電子報」。
在台灣網路發展過程上,非常偏食地不重視郵遞名單。五年前,CNET電子報的訂戶已經接近百萬,中國留學生的電子報也都號稱數萬訂戶。台灣第一份對大眾發行的郵遞名單「南方電子報」,直到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四日才出現。「南方電子報」郵遞名單低成本、高效率的動員方式,建立台灣最具影響力的網路人文社群。PC Home Online(賽特資訊)則以純文字版本的「PC Home電腦報」,在一九九七年迅速累積五萬訂戶,跨越經濟規模,建立PC Home Online稱霸台灣newsletter市場的局面。
現在幾乎所有稍具規模的網站,都曉得要留下愛好者的電子郵件地址,才能快速地將網站上的最新活動送到讀者手上。每個網友信箱裡,幾乎毫無例外地擠滿從各個網站訂閱的「電子報」。台灣的newsletter產業,已經變成虛胖的文字競賽。每個網站都在誇耀自己有數十萬或上百萬訂戶數,甚至有點挑釁地誇稱自己的讀者已勝過中時、聯合。其實電子報平台每一百萬的訂戶數,大約只代表三十萬用戶。而傳統媒體一份報紙、雜誌的發行量,卻可能代表好幾位讀者。每個網友的電子信箱,幾乎每天都會湧入十數封電子報,大部份看都不看就被殺掉。良莠不齊的電子報到處流竄,只要付得起上架費,誰都可以辦份大型的電子報。最新的消息指出,兩百五十萬份電子報的廣告售價,已經惡性競爭到新台幣十二萬元,比起天下雜誌一頁還不如。Newsletter 的商業價值,已在淪喪的產業倫理中被削弱。
不過,即使newsletter直接帶來的廣告價值越來越低,若跟其他網路媒介(如網頁、電子商務)結合,newsletter的動員力量仍然可觀。而高附加價值的付費電子報,也會擺脫虛無的數字競賽,開始在台灣網路上扎根。社區性、社群性或講求個人特質的小型電子報也已蔚為風潮。不過,台灣網站仍不懂得如何評估網路社群的價值。國外網站會以五百美金的「簽約金」,吸引一個三百讀者的郵遞名單主持人投靠。台灣網站普遍有「我提供伺服器讓你免費使用就不錯了」的觀念,甚至在不能承諾廣告利益的情況下,動不動就要「獨佔」某個作者或某個媒體的網路出版權利。以目前台灣市場現狀,如果由網站代理廣告業務,一份一個月出刊二十期、兩萬讀者的電子報,有時才能分享到三、四千元廣告回饋。等國外網站克服中文字碼和中文市場的障礙,大舉進攻台灣時,體質較差的「電子報網站」恐怕很快就會分崩離析。
同學會、
奇摩:奇摩家族
eGroups是目前Internet人氣最旺的社群網站之一。雖然台灣已經有許多仿製的網站,但和eGroups相較,在功能上還有很大的差距。
eGroups結合了社群(community)、電子報、布告欄(post)、聊天室、行事曆、網路硬碟(web HD)的多種功能。一進入eGroups,網頁正中間就會出現申請表格,鼓勵你也成立一個群組(group)。設定完群組名稱、屬性後,你可以決定群組的開放性,可否讓所有網友自由參加,還是要經過你的批准?是否每個成員都可以發信給其他成員,甚至所有網友都可以發信給每個成員?如果要維持高水準的討論品質或刊物內容,還是先經過你的過濾較好,但也可以把審稿的權力分散給其他可信任的朋友。
群組設定完成後,就可以馬上開放使用。你可以提供電子郵件地址,讓eGroups發出邀請函,請收信人加入這個討論群組。也可以強制加入名單,命令eGroups把群組信件寄給名單上的人。收到邀請的網友,可以到eGroups網頁上登錄,也可以直接寄一封電子信件到特定位址,系統就會自動將發信人加入名單中。
之後,擁有發信權力的人(按照你的設定,可能是所有網友、群組成員或你自己),就可以發出電子信件、或到網頁上張貼佈告,讓eGroups寄出信件給所有人。這部份功能就像郵遞名單。曾寄出的信件會保留在網頁上供人查閱,再結合對談、聊天室、製作精華區的功能,這部份功能則跟BBS類似。
eGroups的特點是,從只有幾個人的秘密小組、四、五十人的同學錄、到十萬人訂閱的大型電子報,都可以免費使用eGroups的服務。由於每個群組可以擁有自己的行事曆以及二十MB的網路硬碟,建立專屬的電話簿、地址簿、工作分配表、工作完成表等社群資料庫,eGroups的服務在辦公室業務上、組織工作上也很實用。免費使用的代價是要讓eGroups夾帶廣告,如果不願意看到廣告,只需一個月五塊錢美金的代價,就可以免除廣告的干擾。
對於認真經營的網路通訊,eGroups有一套分享利潤的方案。只要你的群組人數大於三百,每個月發出的信件總數(訂戶數×發刊期數)超過五千,就可以參與電子報廣告分紅。eGroups的分紅方法是:扣掉20%的系統開支後,將所有廣告淨利的15%,按照信件總數的比例均分。此外,為了吸引更多品質較好群組前來eGroups駐腳,凡在其他網站發信,用戶總數大於五百的群組,搬來eGroups後,如果每星期至少發出一封可讀的信件,持續一百二十天後,eGroups就發給五百美金的獎勵。
類似eGroups的網站,除了協助發展社群外,也可以讓許多創作者輕鬆達到創辦專屬網路媒體的功能。有自己的媒體,自己的通路,創作者就不怕沒有發表的空間,也不用擔心找不到讀者。台灣也有類似eGroups的網站,但並沒有提供eGroups的分紅和獎金制度。目前eGroups已經成立法國、日本、德國分站,遲早會創辦華文版的eGroups。屆時,台灣許多取巧的「電子報中心」,恐怕都會被eGroups擊倒。
即使對方只是幾百個訂戶的電子報或電子通訊,網站經營者也不該用「我提供你發信設備,你要感謝我」的心態來應對。如果自己的聲勢是靠著眾人加入才能凝聚,在分享利益時,可別忘了記得所有曾經貢獻力量的人。在eGroups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經營網站永恆的秘訣。
行文至此時,發現eGroups的子公司,同樣也是經營網路社群的onelist已開始開發中文介面。此時彷彿已聽到戰鼓咚咚,eGroups殺入台灣,各家電子報經營者紛紛自台灣的電子報網站出走,投奔eGroups的時刻即將來臨。
奇摩電子報服務說明 |
您好,歡迎您使用奇摩電子報,不論您是奇摩會員或非會員,都可以至奇摩電子報免費訂閱分類完整的各式電子報(娛樂、新聞、流行、文學等);如果你喜歡網路寫作卻找不到與網友分享的發行管道;或者您已建立頗據特色的網站但是瀏覽人數卻寥寥無幾,現在您都可以透過奇摩電子報服務發行您專屬的電子報,達到宣傳的效果。 |
訂閱服務 |
1.多樣化及分類完整 2.推薦電子報 3.免費使用訂閱系統 4.我的電子報 5.保護網友權益 |
發行服務 |
1.發行人資格不限 2.資料更新任您選擇 3.版面呈現多種選擇 4.後端服務一切ok 5.免費服務 |
超Club會所, http://clubs.sina.com.hk/
毛慶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