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疾病定義
分類號
疾病的 incidence
病因學
診斷方式
治療方式
另類療法
團體網站
期刊文獻
討論群
參考資源
 
 

大腸癌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台灣地區男女罹患大腸癌的比例大約在 1.4 : 1 左右。隨這全國教育之普及以及診斷儀器之進步,大腸直腸癌病例在台灣及世界各地有日趨增多的之勢。已開發的國家發病機率高於開發中及未開發的國家,歐美國家發病率最高,非洲國家最少,西方人比東方人更容易得到。亞洲的猶太人和歐美的猶太人罹患率也不同,歐美猶太人罹病率約是亞洲猶太人的三倍之高。大腸直腸癌主要是腺癌,在不同部位的發生率也不同,直腸乙狀結腸 40% 和降結腸 35% 最多,盲腸 8% ,升結腸和橫結腸 16% ,五年生存率非常高,治療率高過 75% 。

大腸癌並非傳染性疾病,但是有些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特別高,影響發生大腸癌的原因有很多,有以下幾中主要原因:

•  環境因素:不同的種族其罹患大腸癌機率也不同,因為不同的基因控制會有不同的結果。一般華人罹患率比白人低,但夏威夷華人罹患率高於當地居民且為新加坡華人的 2-3 倍。

•  飲食因素,大腸直腸癌之形成,與肉食、高脂肪食物、低纖維食物之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

•  膽固醇和脂肪:食物中含有動物性膽固醇的國家,其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就越高,例如南美的阿根廷、英格蘭等等。肉食者糞便中的膽酸及中性類固醇筆素食者還高,這容易造成突變基因越強。但有些實驗也發現不飽和脂肪酸之玉米油和紅花油也有致癌的成分在。

•  蔬菜及纖維素:多吃蔬菜可以降低罹患率。一來纖維素可以增加糞團堆積,降低致癌物,二來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排空腸道,減少致癌物與腸道的接觸。

•  啤酒:啤酒量越多和直腸癌越有關係。

•  鈣:鈣可以和腸道中的膽酸,脂肪酸結合成為不可吸收的鈣鹽,減少致癌機會。

•  硒:硒為一抗氧化劑,可幫助去除氧游離基。大直腸癌病人血中,頭髮中硒含量也較正常為低。

•  維生素 A,C,D,E
此類維生物在動物實驗中可減少化學物誘發之大腸癌,可能與其多可為抗氧化劑有關。

•  飲水
某些流行病統計發現飲用加氯處理之自來水可能會增加大腸癌之罹患率。而水中加氟會干擾硒元素的吸收,或亦會增加罹患率。

•  基因與遺傳:大腸癌病人的直系血親,得大腸癌及腺瘤的機會比正常人高數倍。

•  大腸炎症:潰瘍性結腸炎及 Crohn 氏病都有很高惡性變化的機率,而以前者為最,且病程愈久,範圍愈大,則惡性變化的機率愈高。

•  其他癌症的影響:曾得過甲狀腺癌,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者罹大腸癌機會也增高,可能亦與內分泌素有關。

•  膽囊的切除:約三分之二的文獻認為膽囊切除後大腸癌,尤其是右側者,發生機率會增加。可能與膽汁在腸道內代謝的改變有關。

•  性荷爾蒙:女人停經後結腸癌機率增加;第一次懷孕有流產經驗者發生率也較高,顯示出性荷爾蒙的影響。

•  宗教因素:在美國,摩門教徒及第七天耶穌再臨教徒皆禁煙酒,而其罹患率為一般民眾的三分之二。一些素食團體也有較低之罹患率。

雖然迄今對於大腸癌的真正原因並不完全清楚。但是從一些研究認為食物與遺傳為最可能的誘因。在台灣因為飲食的西化,使台灣近十多年來大腸癌的發生率逐漸提高,根據衛生署統計每十萬人口中男性發生大腸癌的比率為 20.50 人,女性為 16.41 人,均佔全國十大癌症的第三位。在大腸癌的病例中約 10-15% 是與遺傳有關聯,所以若是直系親屬患有大腸癌時,必須多加注意,定時追蹤。

台灣地區之生命統計中的死亡原因統計顯示,在 1979 年有 1043 例死於大腸直腸癌症,佔消化系器官癌症死亡數的 17 ﹪,同時期胃癌死亡數是佔 30.9 ﹪。相同的統計在 1986 年為 1674 例死於大腸直腸癌症,佔了消化系器官癌症死亡數的 17.3 ﹪,而同時期胃癌死亡數之比率則降為 24 ﹪。這種數目消長的傾向是愈來愈明顯。在 1991 年的統計中顯示有 1674 例死於大腸直腸癌癌,其中男性 924 例,女性 740 例,直腸癌佔總數約 37 ﹪左右,這樣的大腸直腸癌症死亡數目佔了所有的消化系器官癌症死亡數的 18.1 ﹪,而胃癌死亡數的比率則降到 22 ﹪。由統計數字可以看出大腸癌的發生率不斷提高,因為飲食和環境的改變,大腸癌的病因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大家應該要提高注意並且平常要正常飲食規律作息以預防大腸癌。